煙草在線據《上海煙業》編輯整理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黨已經走過了93年艱辛而輝煌的風雨歷程。黨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和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經受各種風浪考驗、不斷發展壯大,不斷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的歷史。值此中國煙草博物館開館十周年之際,我們精選了部分精品煙標,這些煙標主題鮮明、歷史脈絡清晰、時代特征強烈,仿若一幕幕的歷史事件回放。讓我們穿越在中國革命的歷史洪流中,共同追憶革命者前赴后繼、赴湯蹈火的崢嶸歲月。
1.南湖會議引航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因受到巡捕的注意,最后一次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的南湖上進行。這次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從此,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的航船已從南湖駛向新世紀。
2.安源煤礦點明燈
1922年,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人的領導和發動下,舉行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經過激烈的斗爭,最終罷工取得勝利。從此,全國工人運動從這里點燃星星之火,然后燎原到全中國,安源也因而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
3.二七慘案慟九州
二七慘案是北洋軍閥鎮壓工人運動中一次殺死人數最多的一個慘案。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武力阻撓。總工會決定舉行全路總罷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鎮壓大罷工,有40多名工人被殺,300余人受傷,40多人被捕入獄,被開除千余人,釀成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
4.統一戰線促合作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大會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促進了國共合作的迅速形成。
5.愛國反帝掀高潮
1925年的五卅運動形成了全國性的反帝高潮,這次運動對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五卅運動之后,各地都提出了“抑制外貨”、“提倡國貨”、“爭回權利”、“反抗外國經濟侵略”等口號,同時也掀起了抵制洋煙的斗爭。許多華商煙廠在煙標上印上了愛國口號,如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的“愛國”牌煙標。
6.八一起義軍旗紅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武裝斗爭,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它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八一”已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叛變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革命,組成了前敵委員會,指揮三萬多北伐軍向敵人發起進攻,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南昌城頭飄起了革命紅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建立了。
7.秋收起義戰長沙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及時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反對了政治上的右傾投降主義,開始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的新斗爭。會后,毛澤東受黨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趕赴湖南,組織領導秋收起義。起義軍先后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向長沙進攻。
8.井岡山上辟新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井岡山,在附近幾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開辟了新的道路。
9.古田會議定綱領
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會議通過了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決議案》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對黨和軍隊的建設與發展起了重大指導作用。
10.萬里長征壯山河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向陜北革命根據地進行的二萬五千里的戰略轉移,史稱“萬里長征”。紅軍于1934年10月從江西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英勇的紅軍以無比堅強的革命意志,縱橫馳騁十一個省,徒步二萬五千里,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實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戰略大轉移,為以后的抗日戰爭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年1月至5月,在毛澤東親自指揮下,紅軍創造四渡赤水的軍事奇跡。一渡赤水后原計劃北撤,二渡赤水后回師遵義,利用運動戰的特長而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勝利。三渡赤水調敵向西,接著又四渡赤水跳出敵人包圍圈,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士氣大振。“赤水河”成為經典指揮戰役的代名詞。
12.遵義會議立方針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枚煙標正版即是“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圖案。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修建的一座磚木結構的建筑,也是當時紅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副版是毛澤東同志“遵義會議會址”題詞中的“遵義”兩字。
13.婁山關上紅旗飄
婁山關位于遵義與桐梓縣的交界處,北拒巴蜀,南遏黔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2月25日婁山關戰役中,在懸崖絕壁中,紅軍意外發現一條溝壑可以攀登到山頂偷襲敵人,取得婁山關戰役的勝利,毛澤東充滿了信心,即興賦詞:《憶秦娥 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4.大渡河上破天險
1935年,紅軍紅一團在劉伯承、聶榮臻的指揮下,組成了17人突擊隊。在火力掩護下,突擊隊孤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奇跡般地戰勝有一營之眾的守軍,一舉突破了被蔣介石和國民黨軍隊視為插翅難飛的大渡河天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