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許美靜在《你抽的煙》中唱道:“你抽的煙,讓我找遍,鎮上的店……”這句歌詞在文藝青年們聽來可能意在對愛情的思念,普通煙民聽來可能意在對香煙的迷戀,而另類“煙民”陳健聽來卻是“我對你這支煙的煙標很感興趣!”這可不是什么玩笑話,因為陳健絕對是不愛香煙愛“美盒”的煙標收藏者。
17歲就開始收藏煙標
今年47歲的陳健是泗洪縣青陽鎮人,之前在泗洪縣建設局上班,已經有30年的“煙齡”了,但不是“吸煙”的時間而是收集“煙標”的時間。現在的他是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煙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揚州煙標收藏協會理事。
煙標,俗稱煙盒。一般人抽完煙常常把煙盒當作垃圾丟棄,可是在陳健的眼里,這些煙盒卻是寶貝。
記者走進陳健的煙標收藏室,映入眼簾的是3個大書柜和1個大保險箱,一排排文件夾排列整齊,分類明確,一枚枚煙標根據主題和年代的不同分門別類地擺放在冊子里。10萬多張煙標、4萬多個不重復的品牌,裝滿了一整間屋子,這個場景令人嘆為觀止。“別人家的保險箱都是用來收錢,我們家的都是用來收藏煙標的。”陳健的妻子江女士笑著說。
陳健告訴記者,他參加工作很早,與煙標結緣是在1984年。那時,剛參加工作兩年的他并不吸煙,但是看周圍同事和父親吸完煙把煙盒丟掉覺得很可惜。“因為看到煙盒上的圖案都很好看,就拿過來把煙盒拆開理平了夾在書里。從那以后,我就走上了收集煙標的‘不歸路’。”陳健笑道。
已收集10萬多張煙標
10萬多張、4萬多個品牌的煙標藏品不僅圖案多樣,而且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地方特色,可謂“大千世界盡在方寸之間”。論品牌,從“大前門”到“大熊貓”;論材質,從紙盒到鐵盒;論形狀,從扁方到圓筒;論產地,從國內到國外……從清末的“老刀牌”,到“辛亥革命”時期的“大重九”,到抗戰時期的“勝利”香煙,再到寫有最高指示的“新曙光”……陳健說:“別看這些只是煙標,卻見證了歷史。同款香煙換了多種包裝,每一個包裝都記錄了一段社會發展的時期。”
陳健指著一枚“東風”牌煙標說:“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宿遷曾經在上個世紀50年代也有過卷煙廠,但存在的時間很短。我現在在各個拍賣會上,只要看到有我們宿遷的煙標,再貴都會買回來。”
對于收藏者來說,煙標的設計、印刷、制作水平和風格很重要,一個珍貴的煙標在他們心目中的價值要遠遠高于香煙本身。陳健每天都在琢磨著收集沒見過的煙標,他的藏品有的是從拍賣會上買的,有的是從“同道中人”手里換來的。
陳健表示,收集煙標的過程不僅讓他增長了社會閱歷,還結識了很多朋友。“與別人交流收藏心得的同時,也與別人交流人生。現在好多外地的朋友買煙標都會先讓我給看一下,真貨假貨我一眼就能識別出來。”陳健告訴記者,收集煙標的過程也讓他對煙標的包裝材料、包裝形式、產地以及各個地方的煙文化都有所了解。
為一張煙標“三顧茅廬”
陳健說,但凡收藏煙標的人,一個系列如果缺少一張就會特別難受,成天想著這張煙標。2004年的時候,他整理慶祝建國五周年時出的“光輝牌”煙標,發現就差一張就集齊了,偏偏這張煙標很稀有,他跑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五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告訴他天津一個收藏家的手里有他要的這張煙標,陳健一聽欣喜若狂,立刻趕往天津。
在天津,陳健見到了這位收藏家———天津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于順。可于順很固執,不肯轉讓,因為這張煙標很稀有,他自己也正需要,陳健好說歹說都沒用。第一次就這么失敗了,陳健回家后輾轉反側,心里念的就是這張“光輝牌”煙標。第二次去天津,陳健和于順一起吃了飯,在聊天中他們互相熟悉了起來,但是于順還是舍不得這張煙標,雖然態度有所軟化,可最后陳健還是沒能拿到這張煙標,不過他心里卻知道這事兒有希望了。
“第三次去天津是自己開車去的,還走錯路開到北京去了。”陳健告訴記者,第三次去天津,他直接就對于順說:“只要你把“光輝牌”煙標給我,條件隨你提,只要是我能力范圍內的,我一定做到。”最后,陳健用幾張同樣稀有的煙標換來了這張珍貴的“光輝牌”煙標。
陳健說,這段經歷讓他印象深刻,來來回回5年的時間,從泗洪到天津上千公里的路程跑了3趟,失去了同樣珍貴的幾張煙標,才換回了自己心愛的“光輝牌”煙標。
收藏需要堅持和機緣
陳健表示他正在培養后代對煙標的興趣,希望他們能夠繼承自己的煙標收藏。“收藏煙標除了要有個好的心態,還需要堅持和機緣。不僅是煙標的收藏,任何收藏都需要持之以恒,做收藏除了興趣愛好之外,也要符合自己的經濟實力。收藏初期走彎路是免不了的,但是只要不放棄,最后都會有收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