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這樣一則典故: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大意是楚國人為了賣出珠子,為珠子做了一個精美的盒子,然而鄭國人買了珠子后,卻將珠子奉還,只拿著盒子走了,鄭國人舍“珠”而愛“櫝”,固然是本末倒置,但細想,也是盒子太精美使然,“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包裝在商品銷售中的重要性。
延及至卷煙包裝,同樣如此。在人們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卷煙包裝作為煙草文化和社會文化的共同載體,在保護煙支不受潮受壓的同時還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所承載的不僅是物質屬性,還包括精神屬性上的“審美”層面,是人們彰顯品味和個性的標志。
目前,中國卷煙消費市場主要在中國,國家局在2003年就正式提出“中式卷煙”的概念,希望打造具有中國獨特吸味口感,在國際競爭中有實力的煙草大品牌。我們說,打造中式卷煙是一個抽象概念,這固然要求卷煙具有中式卷煙獨特的吸味口感,也必須要有區別于國際其它品牌的獨有屬性,而煙標和包裝作為卷煙品牌的載體,從這兩方面人手推動品牌的發展是行之有效的。打個比方,就像中山裝、旗袍一樣,我們一看到它們,就會聯想到“中國”。而要打造“中式卷煙”,在卷煙包裝中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在煙草品牌的設計中融人民族元素,無疑可以帶動國內消費者文化繼承上的認可,引起國外消費者的關注。
其實卷煙包裝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并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早在20世紀初,歐美許多外煙公司為了搶占中國市場,就曾在推銷香煙時在煙盒內放一種香煙牌,正面彩繪各類中國傳統古典故事、歷代傳奇女子、中國仕女百圖,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岳》等在中國流傳甚廣的故事加入其中,引起中國消費者的注意。
而今,香煙包裝浸潤中國傳統文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如南京(金陵十二釵)系列自1988年推出之后再次以新面孔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卷煙包裝采用《紅樓夢》“薄命司”中12個女子形象,配合紅學大家周汝昌所作的七絕詩句、書法家陳大羽所書的篆書標題,集詩書畫印的古樸典雅。再如蘭州品牌系列,采用蘭州品牌文化源頭的“敦煌飛天”形象,給產品系列賦予了極大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讓人一拿到香煙,無需看出產地,僅憑飛天意象就知道是蘭州所產。再如黃山(集美),以清蟠龍郵票為創意,紅色為底色,整體設計大氣圓滿,更兼具審美意象。此外,還有運用中國詩畫元素的利群(富春山居)和黃金葉(上河圖)、蘊含歷史事件懷舊情懷的黃鶴樓(1916)和黃鶴樓(感恩)等,不勝枚舉。
當然,重視卷煙包裝并不意味著忽視中式卷煙根本所在的吸味口感,事實上,這兩者應該是兩架馬車,并駕齊驅、共同發展進步,既養好“珍珠”,又做好盛放珍珠的“櫝”,在未來民族文化力的市場比拼中出奇制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