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傳入中國有不同的路線,在時間上則可能有先有后。
清末人趙之謙說最先傳入中國的是鼻煙,由利瑪竇自廣東帶入。他在《勇廬閑詰》中這樣記述:
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里亞(意大利),明萬歷九年(1581)利瑪竇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
清人談及煙草或吸煙時常常引證姚旅《露書》的有關記載,這是一段涉及中國引種煙草最有影響的文字。該書大約成于1611年,卷十《錯篇》下載謂:
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氣。有人攜漳州種之,今反多于呂宋,載入其國售之。
當時漳州煙草竟向呂宋出口,足見生產已具相當規模了。據此可推斷福建漳州地區在十六世紀末或十七世紀初已有煙草種植,吸煙風氣已開始流行。
談遷(1593—1656)《棗林雜俎》中也有一段較早記載煙草的文字:
金絲煙,出海外番國,曰淡巴菰,流入閩粵,名金絲煙。性燥有毒,能殺人。天啟二年(1622),貴州道梗,借徑廣西,始移其葉。葉似薤,長莖,采而干之,刃批如絲,今藝及江南北。崇禎十六年(1643)敕禁,私販至論死,而不能革也。
根據史籍記載推斷,遼東出現煙草和吸煙現象應是十七世紀初年的事,晚于臺灣和福建。朝鮮《李朝仁祖實錄》載謂:
南靈草(即煙草),日本國所產也。其葉大者可七八寸許,細截之而盛之竹筒,或以銀、錫作筒,以火吸之,味辛烈,謂之治痰消食,而久服往往傷肝氣,令人目翳。此草自丙辰丁巳間(1616—1617)越海來,人有服之者而不至于盛行。辛酉壬戊(1621—1622)以來,無人不服……
?
姚旅《露書》成書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其關于煙草傳入中國的記述廣為清人引用
?
中國最早用文字記載的煙草書籍,明代醫藥家張介賓著的《景岳全書》和學者姚旅著的《露書》。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