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亞洲鼻煙壺協會會員,北京源浩藝術博物館特約講師。199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廣告學系,曾執教于北京電影學院數字技術與藝術研究中心,是廣告圈中的資深導演。早期收藏高古陶器、明清民窯。曾多次向國內博物館無償捐獻出土文物及圓明園遺失石刻。近年來研究方向轉為明清官窯、瓷鼻煙壺。
北大出身的羅嘉,身上既有著純正的學術氣,也有著濃濃的江湖氣,談起收藏來,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我一直怕大家知道我懂,基本上就是以一個傻子的形像在那兒撿漏,他們只知道我喜歡鼻煙壺。”
在羅嘉的書房里懸掛著季羨林的題詞“曼妙生花”,他收藏的第一只鼻煙壺是季老送的。季羨林喜歡貓,羅嘉很有心,遇見流浪貓就把它們帶去送給季老。季羨林亦喜歡收藏,有一次送了一支瓷煙壺給羅嘉,一下子他就被這小小的掌上珍玩吸引住 了,此后一發不可收拾,經過多年積累,目前手上已經聚集精品瓷煙壺百余支,其中不乏孤品與絕品。
羅嘉最得意的煙壺,當屬一只乾隆御用的粉彩 “大吉”紋煙壺,此壺題材為“成化斗彩雞缸杯”的藝術變異。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漢族傳統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具有濃厚的崇古之情。乾隆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繁榮,因此乾隆皇帝的鑒賞力和品味情趣得以提升,在仿古方面有其獨到見地。《清檔》記載:“乾隆四年唐英奉旨仿20件雞缸杯,底部仿款為四字或六 字……” 之后,他又命督陶官唐英燒造了一批帶有雞紋的小件器物,包括:碗、盤、杯、筆筒等等,此件粉彩“大吉”紋煙壺便在其中。
瓷鼻煙壺是羅嘉精心考慮后主攻的品種,瓷鼻煙壺因體積小,所以玩瓷器的人不太在 意,把它視列入雜項范疇,而收藏鼻煙壺的人,又大多更注重其它材質的煙壺,譬如玉鼻煙壺、料器鼻煙壺等等,也不太重視瓷制的煙壺。羅嘉悉心研究后,發現這里有空可“鉆”,便耐心的從種類繁多的瓷鼻煙壺中尋找精品,此只粉彩“大吉”紋煙壺便是他眾多藏品中的佼佼者,在中外鼻煙壺名人名家展中一經亮相,便獲得中外藏家的廣泛關注。
撿漏不僅僅是靠運氣,更多的是知識底蘊的比拼。“我基本上都是在行里揀的漏,甭 管多大的行,我都能從他們身上揀著漏”。“我發現行里的人看書都只看圖片,不看字,我愛看字”。愛看字的結果是羅嘉對手中藏品的考證異常的翔實,在羅嘉的 書房里擺放著一套價值十八萬元的限量版《清宮瓷器檔案》,這是考證藏品出身及來歷最好的依據。羅嘉收藏有一只“雍正青花龍紋太平有象臺瓶”,也是揀漏得 來,店家不熟悉這類少見的官窯器型,以為是外銷瓷,因此以較低的價格轉讓給羅嘉,而羅嘉經過仔細考證,查閱清宮檔案,證明此器燒造的時間為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檔案記載:“照嘉窯太平有象雙耳臺瓶木樣成對燒些來,不必落款,配座子,落不必太高,交圓明園后殿 陳設,欽此。”據“圓明園來貼內稱九月十八日總管海望持出嘉窯青花白地太平有象臺瓶二件奉旨配座隨在后殿陳設,入木作。”此瓶有一對,另一只現藏于北京頤和園,2010年,羅嘉收藏的“清雍正青花龍紋太平有象臺瓶”被借展于頤和園玉瀾堂東配殿“霞芬室”,使得失散百年的圓明園遺珍,有緣重聚皇家園林。
羅嘉鑒定語錄:
1:瓷鼻煙壺是研究一切鼻煙壺的基礎學,如果你把瓷壺搞懂了,那所有的壺都知道是什么時候的了。因為通過瓷壺上的款識、胎質、釉面、畫片,比較好斷代。再看到其它材質的煙壺,只要橫向一比較,就知道是不是本朝的了。
2:大開門的古董,常常是大路貨,其實高級東西都不開門,很多人看不懂。
3:唐英給皇上進貢的小文房玩,一定是匯聚多種工藝于一身,譬如說石紋、木紋、松石綠、或是墨彩、粉彩,集中體現在一件作品上。
4:唐英自用的東西會有些糙,質量上啊,包括修胎,包括款識,也會比較糙,隨意性比較強。
5:一件東西能看新老是第一步,再往里面,你能看到幾個階段。
6:皇帝的書屋,有個特點,包括三希堂,只有幾個平米,一定是小房子配小擺件。
7:古玩一定會易姓,以前姓朱,后來姓愛新覺羅,現在又姓我,以后我賣了,又姓別人。
8:我不看一本書,一般是五本書一起看,就是橫向比較。我看清代一些官仿官的東西,我一定要看明代的東西,我看清代一些粉彩的畫片,一定要看繪畫的東西。你要是幾本書橫向的比較,一定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學古玩最怕就是一本書讀完了,再讀另一本。
9,古玩在于“玩”,古董在于“懂”。大眾收藏可以瞎玩,行家里手要求真懂。
10,高級的東西不好理解,都看懂了也就不高級了。有時候不得不用一個天價的數字來提醒大家:這件路份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