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留給大家印象是深刻的,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鮮花盛開的季節,田野里滿眼都是嫩綠的麥苗,陽光照射到身上暖烘烘的,如品飲一樽甘醇的美酒,令人心曠神怡。帶幾本連環畫,騎著牛兒來到水草豐美的小河旁,便可以靠著土埂翻看。溝渠里,蝌蚪在盡情地玩耍,在粼粼的波光晃動下,玲瓏剔透,煞是可愛。在河旁彎腰摘下一片荷葉,抓三五只蝌蚪放在裝著水的荷葉中,細細觀察著。這些,如果和城市里的孩子提起,至少會引起羨慕的。蝌蚪很像小魚還不會蛙那樣鳴叫,在水里搖頭擺尾,好像是在尋覓伙伴,又好像是在找媽媽。這其間你會泛起同情之心,又將這些小蝌蚪放回溝渠中,放回大自然,讓它們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農村有眾多的令人喜愛小動物,蝌蚪只是其中的一種。
小時候養過豬、牛、羊、雞、鴨、鵝、兔、狗、貓、魚,一句話只要適合鄉下農家養殖的動物都應有盡有,而且很喜歡。啄米的小雞,在歡快地覓食,鴨兒在池塘里嘎嘎叫著,嬉戲追逐,有的甚至拍拍翅膀扎猛子,鵝兒被飼養得肥肥的走路時形態十分可愛,小狗在腳旁蹦蹦跳跳撒嬌,小貓咪在磨盤上懶洋洋的打盹……年少時和動物親密無間的接觸,如今回想起來仍然還是美好鮮活、有意義。大腦中印象最深的,要數動物哺育的場景。
在長滿了青草的山坡上,母羊站在一旁,慈愛地回頭看著自己的寶貝。一只吃奶的小羊羔,正在抬著頭津津有味地吮著一只奶頭,從鼻間及嘴唇就見出滿足和愉悅;它搖動著尾巴,透著機靈勁兒。初次見到小羊羔如此吃奶,感覺廷好玩,也廷困惑:牛、狗、豬都是站著吃奶,而羊為什么是跪著吃奶?到家請教母親,她說,那是因為小羊知道事理,懂得母親生育的辛苦和偉大,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聽了母親的話,心不由為之一顫,猶如上了堂鮮活的敬老課,受益匪淺,終生不忘。
母兔的繁殖能力超強,每胎生產數只到十數只不等,一年至少兩到三胎。還能想起年少時家中一定會飼養兔子的,一可以給家人改善伙食,二可以賣錢買油鹽醬醋茶,而且兔子的食物來源廣泛大多是菜葉、野草等,成本極度低廉。正由于這樣,年少的我非常喜歡養兔子,小兔子長的很快。不久兔子就做媽媽了,剛出生的小兔子渾身光、滑、軟在暖箱中不住地挪動身子,想爬行的樣子十分可愛。吃奶時才出生的小兔子閉著眼,摸不到媽媽的準確方位,得一只只把它們都放在兔媽媽的肚子上。那刻,兔媽媽非常配合、很平靜。關在籠子里的小兔子在成長,撒歡,不斷地帶給我快樂和驚喜,也帶給我成就感,這直接導致我至今都無法面對屠宰兔子的血腥場面,也不吃兔肉。
母雞下蛋后總愛“咕噠——咕咕噠——咕咕咕咕噠——”地叫,象在告訴它的主人我又下了一個蛋,又象在向別的母雞炫耀它下蛋的本事。但孕育生命是一個圣神而艱苦的歷程,原來豐腴的的身體會變得骨瘦如材。等到小雞破殼而出,囚首垢面的母雞還末整理翅膀,又在忙碌著照看自己的小孩。特別是在風雨來臨時或者在蒼鷹窺視時,母雞就會置自身安危于不顧張開翅膀,拼命護著小雞。每當見到這場景,讓我不由自主地對母雞肅然生敬。
年少時的經歷,使我感到動物的母性本能,而且使我感到動物在哺育時尤其明顯。小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一天天長大,母親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會銜來食物喂養它,詞語“反哺”就是這樣出現的;母牛產下牛犢,會不管自身疲勞,底頭舔牛犢,目光中充滿著慈祥和憐愛,詞語“舐犢情深”就是這樣出現的;燕子不顧風雨中的辛苦奔波,銜食回巢,雛燕欣喜若狂地吱吱啼叫個不停,詞語“嗷嗷待哺”就是這樣出現的。動物為了哺育,繁衍后代,釋放的是原始的動物性母愛,這是世上,最真,最純,最無私的母愛。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