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雨,讓南京長江大橋受傷不淺。昨天上午,記者沿著大橋兩側行走查看,發現大橋橋面上大大小小的坑洞多達117處。不少坑洞深約7至8厘米、長約50厘米。而表面看來,這些坑洞均是受雨水沖刷及積水浸泡所致。(7月17日《揚子晚報》
曾幾何,剛蓋好的樓還沒等人入住,就不堪“營養不良”躺倒“休息”,人們形象地將其稱為“樓倒倒”,后來“倒倒”又有了幾個姊妹“樓脆脆”、“樓歪歪”、“樓斜斜”,總之,都是殘疾兒不能挺直腰板,再后來,又有了遠房親戚“橋塌塌”、“橋斷斷”幾天前又誕生了“橋坑坑”,不知還會不會再有“橋裂裂”的出生。
當人們質疑這些問題時,管理方總是有千百條理由應對公眾,諸如此次的“橋坑坑”,管理方的解釋是每年都在修修補補,維修不徹底,既然是維修不徹底,為什么就不能徹底地進行維修,東補西補補得了一時補不了長久,車輛總是行駛在千瘡百孔的橋面上。這里面除了“不徹底”,是否還有其它原因,既然維修“不徹底”,我們的監管部門是否該“徹底”地查一下其中真正的癥結,施工的過程中,有沒有偷工減料,有沒有瀆職,有沒有腐敗的發生。
細想一下,每年我們都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收獲的結果仍然是坑坑洼洼,經不起風吹雨打,而且,每年修修補補的費用,不會少于“徹底”修好的支出,不敢說徹底到一勞永逸,至少不會丟管理方的顏面,不會暴露我們低能的管理水平,也不會讓一個跨江大橋鋪著補丁落補丁的橋面屹立在世人面前,橋失去了本來的光彩,又影響了六朝古都的形象,質疑聲四伏,管理方是焦頭爛額,早知今日,又何必“不徹底”。
我們缺少的是責任心和負責任的態度,“不徹底”的本身就是不負責任。倘若真正地負起了責,世間沒有辦不好的事情,不要凈找經不住推敲的理由,要敢于接受公眾的批評,從中汲取教訓,把心用到為人民服務上,人民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俗言之:老百姓就是秤桿上的定盤星。
?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