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自古云“可憐天下父母心”,是說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時甚至誤會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仍然義無返顧的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這個問題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從小孩開始被父母愛,到自己做了父母愛小孩,周而復(fù)始。
前段時間,我休年假到四川去采風(fēng),在新余上車一直到成都終點(diǎn),同一臥鋪車箱,剛好碰上一對中年夫婦也去成都看望兒子,我們聊了一路。原來這對夫婦是去成都投靠兒子,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分配到成都一家大型汽車生產(chǎn)公司,并在成都落了家,其實這對夫婦幾年前已在成都生活過一段時間,期間由于男的父親年邁多病,回老家照顧父親兩年多,上半年父親去逝之后,然而夫妻們又大包小包像搬家式的到成都與兒子一起生活。夫妻倆就一個兒子,土生土長的鄉(xiāng)下人,在聊天過程中可以感受得到夫妻倆一直以兒子的成就為自豪。上車時,我看見夫妻倆大包小包袱了七個,有皮箱、拖車、布袋、蛇皮袋、油壺等,尤其是殺好的土雞、土雞蛋和自家榨的食用油等。在列車上共吃了三餐飯,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事先用快餐盒在家裝好的飯菜,在列車上熱了一下就聽吃,坐了二十四個小時的車,夫妻倆硬是沒有花過一分錢。真可謂是天下父母心啊。我們的父母為了子女何償又不是這樣的呢?
值得稱贊的是現(xiàn)代家庭的小孩,文化水平高,素養(yǎng)好,大多數(shù)是一個小孩,對父母的愛心與苦心都比較理解,不像過去一些農(nóng)村的小孩沒文化,只要父母撫養(yǎng)的權(quán)力,卻不知承擔(dān)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在車上,我聽到夫妻倆共接聽了兒子的六個電話,對父母問寒問暖,問吃飯了沒有,天氣冷了多穿衣了沒有,出站時我也看到了他們的兒子帶著媳婦開車到車站口接走了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就曾想:如果到哪時普天下的父母心,都能被自己的子女所理解,并還以感恩報恩之心,那就不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了,社會和家庭都將會變得更加的和諧與幸福。
我采風(fēng)回到家之后,把它作為一個故事記錄了下來,講給自己的女兒聽,作為一種正能量講給身邊的同事聽,講給那些還是為人之子的人聽,并將其寫成文章傳播給所有做子女的孩子們聽,讓已流傳幾百年之久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隨著新時代新社會新征程的開啟,變?yōu)楦改概c子女之間和諧正能量的“天下父母心”,使之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每個家庭的好家風(fēng)傳承下去。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