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如今很多人愿意把“術”的范疇提升為“道”的層次,其實不然,“道”與“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暗馈敝v究全局性、系統性、原則性,一般指宇宙萬物的本源、事物的根本原則和規律。而“術”則偏向于局部性、功利性和技術性,多指方法、技巧和技術。道是根本,術是枝末,術由道生。所謂“樸散則為器、道散則為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人對道之演變的規律性,研究得是比較透徹的,但后人對重大研究成果卻視而不見,還是有些遺憾的。不過,凡事總有特例,褚時健就是很講求尋道之理的一個人。
這兩天看《做事當如褚時健》這篇文字,心里還是頗受感動的,一代煙王最大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善于悟道,而不是覓術。褚時健在15歲那年,父親因日本人轟炸而死,不得不扛起生活重擔。母親讓他承擔烤酒的活計,他便一心琢磨起烤酒的本源之道來。一開始,他就守在酒缸邊上,一守幾個小時不睡覺。邊守邊觀察酒缸里苞谷的變化,并一一記在心里。時間久了,他就定時瞇一會兒,灶上稍有動靜,他馬上就能醒過來。一來二去,再去烤酒,身體就像有了鬧鐘一樣,每次添完水,休息兩個小時左右,必定自己醒來。褚時健烤酒,從來沒有蒸過頭,連同村的大人們也很難做到這個地步。所以他烤出的酒,口感極佳。
從表面上看,褚時健掌握的是烤酒之術,但其實不然,褚時健是從酒缸里苞谷的變化去探尋烤酒之道的,這是全局性、系統性的方法,而非如何去烤酒的小技。三伯家的烤酒師傅教褚時健如何給酒發酵,并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照著我的方法保證出酒率比別人家的高。褚時健學會了,卻沒有照搬師傅的,他根據溫差變化規律自創了一套發酵方法,結果人家三斤稻谷出一斤酒,他只需兩斤半就可以。
褚時健做事從來不是照貓畫虎地仿效他人,而我們很多人卻更愿意做照抄照搬的事情,似乎表面上有了“術”,但不細究其理,不探明其道,自然也就很難掌握事物的規律。皮毛的成分多,內涵的成分自然也就少了。在褚時健家鄉,會烤酒的人數不勝數,但能如褚時健那樣做事的人畢竟還是極少數,人家向褚時健取經:怎么你睡著了,總能準點醒過來?有什么訣竅嗎?褚時健回答:哪有什么訣竅,大概是因為心里有這件事,就有責任心吧。看來,道與術之間差的就是一個責任心。就如這篇文字總結的那樣:有了責任,才有敬意,懷著某種敬意去做事,就不會把事情做得太差。懷揣高度的責任感,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也是做好一件事最大的訣竅。
學總是要學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不學習肯定是行不通走不順的,但學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還要問一個為什么?否則人云亦云般的學,結果只有兩種:一是呈現兩層皮的假象,二是邯鄲學步般丟了自己,除此,再想不出還有其他好的結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