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麥收之際,遠處蔚藍天空下,原野里一片金黃,我不禁想起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教育弟子的關于撿拾麥穗的故事。
蘇格拉底把三個弟子帶到麥地說;“你們去撿一支眼見到的最大的麥穗,許進不許退且只有一次選擇機會。”
第一個弟子走進麥地,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麥穗,他擔心錯過這個麥穗就摘不到更大的麥穗,于是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了。但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麥穗比他摘的那個大,但已經沒有了機會,只能無可奈何地走過麥田。
第二個弟子看到不少很大的麥穗但卻也下不了摘取的決心,總以為前面還有更大的,可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只能空手走出了麥田。
第三個弟子先用目光把麥田分為三塊,在走過前面這一塊時,既沒有摘取,也沒有匆匆走過,而是仔細地觀察麥穗的長勢、大小、分布規律,在經過中間那塊麥田時,選擇了其中一個最大的麥穗,然后就心滿意足地快步走出麥田。
蘇格拉底說:“麥地中肯定有一棵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夠碰到它,就是碰到它,也未必能夠下此斷語,所以,最大的麥穗就是你手中的那一棵。”應該說,為了摘取最大的麥穗,三個弟子采用了不同的選擇策略。“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無疑,第三個弟子是明智的,他既不會因為錯過了前面那個最大的麥穗而悔恨,也不會因為不能摘取后面更大的麥穗而遺憾。他的選擇最大麥穗策略是選擇的技巧也是放棄的智慧。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不是也有這樣一塊麥田嗎?生活的幸福、感情的甜蜜、事業的成功……這些都可以說是我們所期冀的最大的麥穗,可是最大的麥穗在哪里呢?在前面,在后面或是在中間?也許我們錯過的正是最大的麥穗,也許眼前的正是最大的麥穗,也許最大的麥穗在后面等著我們;也許永遠摘不到最大的麥穗,也許摘到了卻渾然不覺,也許自以為摘到手中的就是最大的麥穗……
由于不同的人對于最大的麥穗持有不同的態度,所以就會采用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擁有不知珍惜,總以為最大的麥穗在未來等候。有的人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再覓難尋,好像抓住了救命的麥穗而不肯放手。而在有的人看來,他手中的麥穗正是他心中最大的麥穗,雖然實際上那未必是麥田里的最大的麥穗。
不論是升學、就業,追求愛情、建立婚姻,還是找尋事業的基點、設計職業生涯、人生的自我定位等等,我們眼前都晃動著許多的麥穗,這時需要擁有一雙慧眼,從如許眾多的麥穗中擇其大者而取之。
選擇造就人生之路,生存的第一法則就是要學會選擇,善于放棄,這樣才能摘取最大的麥穗,佛家有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然而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往往是脆弱的,18世紀的詩人荷爾德林曾說過:“時代的貧乏在于痛苦、死亡和愛情的本性不能顯現,貧乏是自身貧乏。”人往往在選擇時都會盲目倉促、舉棋不定、患得患失,因為在面臨選擇之時,面前眾多的選擇項不能顯現其本性。選擇意味著放棄,放棄是一種痛苦的選擇,有時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關鍵是當處于人生岔道口時,能否舉重若輕,拿得起,放得下。成功的選擇來源于明智的放棄。
歷史上不懂選擇和善于選擇的故事都很多:強大的楚霸王占盡有利條件,在波詭云譎的局勢中,卻優柔寡斷,難以做出抉擇,最終只落得個烏江自刎,留下了“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的愚笨之音;唐太宗李世民在危險的局勢中,果斷抉擇,發動玄武門之變,才有了大唐王朝偉大的“貞觀之治”的出現;毛澤東和朱德在紛繁的解放戰爭中,不等待,不猶豫,靠英明和智慧果斷決策:“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于是才有了打過長江去,直搗總統府,解放全中國的嶄新局面……
“最大的麥穗就是你手中摘得的那一棵。”智慧先哲的話語多么振聾發聵呀,它告訴我們,要用理性而智慧的選擇抓住現在,抓住目前的機會。只有努力地做好現在的工作,愛崗位、敬職業,潛心鉆研,“歷經苦難癡心不改”,才有可能獲得人生最大的成功。
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當然也無法面對無限繁華的世界中的種種誘惑,關鍵是,要培養一雙慧眼,要不時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填平自己的欲望之溝壑。然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否則,一切追求轉瞬之間就會變成霧中之花、水中之月,空留下一腔悲嘆。
遠望金黃的麥田,農人的收割飛揚起黃金般的光澤,這秋天的景象讓我更加堅信:在人生的麥田里,我們只有用理性的選擇,才能撿拾到那支沉甸甸的麥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