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領導拿了一包正在研發的卷煙,正面為金黃色,背面為國旗紅色,主圖為代表沈陽特征的故宮大政殿,名字為清太宗皇太極在1634年所改的地名“盛京”。整包煙給人的感覺是華貴、氣派。領導讓我抽一支,看看吸味如何?我很坦誠地與領導說,吸味倒是其次,我更看重的是這包煙的名字。
“盛京”這包煙并非今時才有,早在1983年至1987年間,沈陽卷煙廠就曾生產過,但當時的銷路并不很好。原因很簡單,當時沈陽卷煙廠生產的“沈陽”、“遼葉”、“大生產”、“古瓷”等老品牌,都可以作為沈陽的城市名片,所以“盛京”這包煙,在沒有很突出的特色情況下,銷量自然不會太好。但今時不同,煙草行業經過十多年的品牌整合,能代表沈陽這座城市的卷煙名片早已留存在城市記憶中,而沈陽這座城市又急需重新打造一張能夠代表城市形象的卷煙品牌,尤其是以城市特征為品牌名的產品,將更具挖掘潛力。
我在盛京醫院周圍作市場調研時,有很多零售業戶直言不諱地講:沈陽卷煙廠就不能生產一種代表沈陽市的卷煙產品嗎?有很多來盛京醫院就診的外地消費者很想買沈陽本地的卷煙產品。我對零售戶講:“人民大會堂”不就是遼寧本地卷煙產品嗎?而且也是沈陽卷煙廠生產的。零售業戶很客觀地說:“人民大會堂”算遼寧品牌,但外地人到沈陽市,更想買沈陽當地的產品。什么是沈陽當地產品?就是在沈陽這座城市土生土長的產品。
零售戶的一番話,讓我想起2002年到浙江時的感受。當時去了杭州和寧波兩座城市,恰巧這兩座城市又都有各自的卷煙生產企業。奇怪的是,在杭州,當地人就抽杭州卷煙廠的產品,從五元到十幾元、二十幾元的產品,對應著從拉腳的到做生意的不同層次消費者;而在寧波,當地人卻很少抽杭州卷煙廠的產品,他們只抽寧波卷煙廠生產的產品。這種現象自然有地緣文化在其中,但更重要的就是,當地的卷煙產品代表著當地的形象,是城市名片的顯性符號。當地人如此看待,外地人同樣如此看待。
近幾十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加快了步伐。各地政府都劇烈為建設新的現代化城市而努力,到處是高樓大廈,寬廣的柏油馬路及高架公路。然而卻忽略了城市特色,皆是大同小異,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能代表城市的,很多都聚集在城市產品上,產品也成了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很久以前,有部名字叫《尼采》的電影,其中有一句臺詞很精彩: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張自己的名片,有著名片也就意味著有了身份,有了身份也就有了未來。一包卷煙若想有所發展,就一定要成為城市名片,這樣才會讓當地人驕傲,讓外地人認知,并成為弘揚城市的符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