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關(guān)于寫,似乎已是融入骨髓里的東西,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不寫,總覺得日子中缺少點什么,沒完成任務(wù)般,會升出一些愧疚感。但關(guān)于寫這件事情,肯定是需要一些靈感和頓悟,才會寫出精彩來。否則,即便是大家寫出的文字,除了層次清晰、沒有語病之外,也未必就能脫開普通二字。但人是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獲得靈感和頓悟這些東西的,所以寫便有了空白期。
所謂的空白期,就是總想寫出一些深邃的、可以發(fā)人深省,并起到教化作用的東西,但天不遂人愿,腦袋里漿糊一片的寫不出來。不過想起來也是正常的事,就算是佛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頓悟,尚需勤奮禪修,又何況我們這些正在努力修行的如僧般的平凡人。
沒有頓悟,寫不出精彩,就不寫了嗎?這就需要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寫的問題。這些日子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我這四十年》中有一個橋段很有啟發(fā)意義:馮都創(chuàng)辦影視公司后,也想拍一些高大上的東西,也確實拍出幾部高大上的東西。但隨著市場化的進(jìn)程,很多人看影視是為了減壓,從而產(chǎn)生了對輕松、無厘頭影視作品的需求。用馮都的話講,這就是下里巴人想要的東西。
馮都的觀點看起來很像著名導(dǎo)演王晶的做法。都說王晶拍的多是爛片,但你明知是爛片也愿意掏錢去看,因為王晶是在用心拍爛片,這就是王晶厲害的地方。寫也是這個道理,只要用心去寫就足夠了,不用考慮非要寫出什么深邃的東西,能把生活中最真實的東西寫出來,也一定會有精彩的地方。
王晶不是拍不出好片,比如《追龍》這部片子就大獲贊譽。王晶說:這部電影,我覺得很多方面是對的,所以戲會好。希望我這個好的狀態(tài)能多持續(xù)一段時間,能多拍幾部好的作品。王晶的這個好的狀態(tài),就如同僧在修行中的頓悟,而基礎(chǔ)則是幾百部的所謂爛片,才促成王晶由僧到佛的質(zhì)變。
從小學(xué)寫作文開始,就知道寫就一定要有主題,文字一定要圍繞主題去寫。但就因為這個主題,往往又會束縛住人的思維和文字的跳動,所以才會讓我們有時害怕去觸碰文字。如果我們不去想寫這件事情,而是日常中的隨意聊天,自然就不會有局限問題。而如果將聊天變成文字,你也會發(fā)現(xiàn)其中可圈點處很多。
誰都想成佛,但這個世上真的沒有幾尊真佛,絕大部分都還是在紅塵中泅渡的僧,所以沒必要整天想著寫出教化別人的文字。道理都在無意間,生活中的瑣事間自有道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繁忙間自有道理,把酒言歡間自有道理,喜怒哀樂間也自有道理。因此,用文字記錄下的一根蔥、一瓣蒜,將來回味起來,也會有其散發(fā)的辣味和香味。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