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時間如流水,彈指一揮間,四十二年前。隨著“煉一顆紅心,滾一身泥巴”的熱情,我來到了現在的貴定縣昌明經濟開發區舊治鎮猛壤寨—-插隊落戶。雖然那里不是城市,但畢竟在那里生活了兩年,美麗的山村畫面卻時常出現在我的面前。如今的我,從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轉眼就快要退休了。回想起那知青歲月,還是難以忘懷。
說起猛壤寨,不一定人人知道,但您可能知道“金海雪山”“四季花谷”“馬寨”,其實猛壤寨就坐落在這幾個風景區的上游,如果您想去那里游玩,就從“馬寨”到“高曉寨”上“同城大道”直接驅車10分鐘就可駛入寨中。
猛壤寨是一個標準的布依族聚居地,寨門前,古老的樹木林立參天,樹下的溝藤象炊煙一樣纏繞著古樹。據當時的一位耋耄老人講,寨子里祠堂邊的那一棵古樹,從她嫁到這里時,樹就是這么大,可想象得到古樹的年齡,至少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一條清澈的河流圍繞出一個自然島嶼。人們在島嶼上休閑,即使在炎熱難耐的盛夏,烈日也無法照射到整個人的全身,被旅游者稱之為天然的沙舟因此而得名,美譽不脛而走,真是依山傍水、休閑的好去處。寨中的房屋巧妙的運用木榫,不依賴一寸鐵釘,將傳統的建筑屹立在寨中,用石壘的墻圍起各家各戶,并在砌塊上栽種一些花草,這都是陳氏(整個寨都姓陳,屬一個大家族)先人巧思妙想的智慧造福了后人。全村人有著純樸、忠厚、務實的性格,無論認識與否,只要有一人“牽線搭橋”均會得到最熱情款待,無微不至,讓遠到而來的朋友感到家的親切和諧。
記得在那豐收喜悅的日子里,每當水稻成熟時,第一天打新米,生產隊都要安排殺一頭豬,煮上新米飯“打牙祭”。每家只能有一人參加,當然都是每家的男人(男勞力),我嘛,單身一人!現在回想起“打牙祭”的事情,饞欲流涎,還終身難忘一件事。事情是這樣的,我們隊里有一家,四個小孩,年齡就像“肋巴骨”一樣,相差不了多少,由于小孩多、勞力少、負擔重,生活非常清貧,是隊里真正的貧困戶。對于隊里這種“打牙祭”的好事,免不了也會“大干一場”,由于飯好菜香,免不了控制不好,也就多吃上一兩碗,吃著吃著,一桌人看著他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大家都驚呆了,我過去拉他,他就說“洞”(布依族的口音)!什么“洞”?大家異口同聲地告訴我“痛”,說到痛,我頓時明白了。無意中個別鄉親輕聲說出“憨吃啞脹”,我轉臉一看,便有點不高興,心想:說話怎么這樣難聽,又不是吃你家的,你們喝酒有時還不是喝得爛醉如泥。為緩解這種尷尬局面,最后我就圓場子笑著說:“他吃飯醉了”!大家都笑了,“你的話還真搞笑,你們知青就是有文化……,”反正都是一些贊美話。最后不知是哪位好心的鄉親杠來一扇門板,幾個人將他抬回家休息去了。
八月的農村,火辣辣的太陽都快把莊稼葉曬蔫了,剛從城里來的知青,這種天氣基本上都在家休閑。在我自留地的下面有一個靠“望天水”的大塘,有水時,就只聽見綿延不絕的蛙鳴聲。當八月無雨時,整個水塘只有中央還有點濕潤。聽說這個水塘里有黃鱔,我便邀約隊里的知青,拎水桶、杠鋤頭、鐵鏟,頂著烈日當頭暴曬的太陽,步行幾分鐘,便來到大塘邊,你挖我鏟,通過1小時左右的“努力”,奇跡終于發生了,看著密密麻麻的黃鱔,我們簡直都沸騰了,喜悅的心情卻無法形容。這次捕獲了大半桶黃鱔,估計有二十來斤重,真是一個“大豐收”。當迎著夕陽,哼著歡快的小調,帶著我們的“戰利品”回到了知青點,在清點“戰利品”時,居然還有兩條“白鱔”,大家七手八腳的搬出案板,拿出菜刀,在經歷了一陣“刀光劍影”和“腥風血雨”后,一頓肉質鮮美細膩,具有濃郁野味特色的美味佳肴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回味無窮,回味無窮啊,這畢竟是第一次品嘗原生態的黃鱔宴。至于那兩條“白鱔”,鄉親們都說那是“化骨鱔”,吃了后人會化成水,真的有點害怕,誰還敢吃!于是就發發慈悲把它放歸到大自然中去了。
都說猛壤寨美,其實人更美。“寨花”時年十八,與我的年齡差不多,她一米六一的個頭,大眼睛,留著一對長長辮子,白皙的臉上那一對天然的腮紅,微笑時臉上呈現的一對小酒窩,讓人見了都會覺得十分可愛。她們叫她老林,當我第一眼看見她時,眼睛都快成了一條直線,說真的,太美了!平時我們都有說有笑,也正值青春盎然之時,可男女那一點心跡,我們都未表露出來,那個時候思想單純,但我心理也很明白,對什么情呀、愛的,敢想但不敢去做。我曾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上課時,她總是在教室門前晃來晃去,不是去洗衣服,就是去洗菜,有時也有春心萌動過,但我時時處處都在提醒我自個,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毀了美好的前程。那時在我的思維里,在農村干革命可以,但不能扎根農村一輩子,我就這么想。有時她也會叫我去她家坐,她總是嘮嘮叨叨不停地問這問那,有時她會愣愣站在我的面前,一言不發,雙眼不眨地望著我,那時我也會裝腔作勢,敷衍了事。其實我心知肚明,目的是在控制自己的行為。在下鄉快一年的一天,她嫁人了,如今四十二年過去也未見一面。如果那事情發生在當今,我會毫不猶豫地去愛她,畢竟是內心喜歡的女人,也不在乎什么城市與農村,勤勞就是她的本色!現在回想起來,那些往事可能時過境遷,但總覺得還是對不住人家。雖然那種和諧的鄰居生活可能一去不再復返,但回想起來心里總有一種難以忘懷的情愫,偶爾回憶起下鄉男女那點事,只能從那哀婉凄涼的《梁祝》琴聲中去聯想知青的情和愛。
一晃這么四十二年過去了,猛壤寨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前年,在參加貴州中煙貴定卷煙廠開展捐資助學的考察活動中,有幸再次來到猛壤寨,當年教過的學生,都已為人父母,老朋友們走的走了,老的也沒剩幾人。在瞧瞧自己,感覺歲月真的不饒人。再想想自己當知青在身邊經歷的那些陳舊往事,人生能有幾個青春,現在我只能留下懸念,沉思在那“激情燃燒”的美好歲月中去浮想過去的點點滴滴。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