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今天是2019年2月5日,星期二,農歷己亥年正月初一,天地同春,萬民同樂。窗外時不時傳來鞭炮聲,此起彼伏,或遠或近,讓人的心里好激動、好感動、好振奮。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聽聽鞭炮聲,感受一下喜慶歡樂的氣氛,在新的一年邁開新步伐,向新的夢想和目標再出發。此時此刻,我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盛大、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中國傳統文化,還有民俗民俗藝術、民俗文化,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和理解的橋梁。品味文化,感受魅力。后蜀皇帝孟昶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副對聯。現在老百姓都愛貼對聯,內容很豐富精彩,比如陜西中煙漢中卷煙廠公主二號小區老崔家就寫了這樣一副春聯:“一帆風順添百福,出入平安事業興”,橫額是:“大吉大利”。老李家門上貼的春聯是:“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額是:“萬事勝意”。有的人家還貼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主題是吉祥如意、恭喜發財、年年有余、富貴平安,廣東佛山年畫有用紅色做底子的年畫,河北武強“屎殼郎推糞球”年畫非常有意思,妙趣橫生。
我在漢中過大年,感覺不錯,感覺挺美。漢中因漢水而得名,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被譽為“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漢人、漢語、漢水、漢山、漢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匯聚成獨具魅力的城市文明,漢中又被譽為“漢人老家”。漢中的古漢臺、張良廟、張騫墓、武侯墓、蔡倫墓、石門棧道,等等,無不體現著“兩漢三國,真美漢中”的文化風采。晚上站在漢江邊看一看,天漢大橋好不雄偉壯觀、氣勢如虹,霓虹燈閃閃爍爍,江邊的樓房鱗次櫛比、燈火輝煌,好一座不夜之城、不夜之江,就像演員李琦曾打趣地說:這哪里是漢中,這里是澳門還是香港?漢中一江兩岸風光如畫。漢中卷煙廠生產區門前的“歡度春節”幾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廠區電線桿上的大紅燈籠、聯合工房門前的大紅燈籠,格外吸引人的眼球。特別是樓頂上“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字樣,很宏偉壯觀,展現出煙草行業的氣魄和形象。
在大年初一,聽著遠遠近近破空而來的爆竹聲,我心潮起伏。我想起我的父母來。沒有父母,就沒有我。我的父親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生,二〇〇〇年七月十九日逝世,名字叫李九朝,我的母親生于一九四三年九月初五日,卒于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晚上九點二十五分。我的父親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大躍進”年代入黨,曾在西安人民大廈參加過會議。我的母親去世后,鄉親們曾寫了一副對聯:“音容宛在勤奮一生傳佳話;神魂離去芳名百世著清風”,橫額是“百世流芳”。在這個喜慶的時候,我特別思念我的父母。俗話說,飲水思源。我不能忘了我的父母。我今年52歲了,年過半百了,懂一點事理了,知道人生苦樂參半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感覺有時很強烈。在夢中,我有時夢見父母。醒來后我人在漢中,離老家大荔隔著秦嶺,與父母隔著兩界,我感到有點感傷。我要好好活,靠自己爭取幸福,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情。
在新的一年,我有一些打算。比如,我想讀點書,尋覓于書林,沉醉在閱讀之海,才能抵達歡愉的彼岸。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喜歡讀書,就是把生活中的孤獨時光,都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我想去旅游,趁自己還年輕,多看看遠方的風景。旅如人生,人生如旅,感受祖國的山河壯麗、文化璀璨,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我想干點實事,或練書法,或寫作,或做飯,或鍛煉身體,或掃地,等等,總之要讓自己動起來,忙活起來,充實起來,不要白吃飯。我想自己要更加謙虛一點,適時把自己清零,有空杯心態,不驕傲,不浮躁,學無止境,鍥而不舍,發揮自己的潛能,做最好的自己,千錘百煉,大浪淘沙,讓自己有進步,有收獲。時間最寶貴,要抓住時間,珍惜生命。當然,也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在微信拜年很熱鬧,親友、同學互相拜年令人感動。打個電話問候問候,發個微信祝福祝福,都讓人心里暖融融。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活在真空中。生活是美好的,人間的煙火氣真的很誘人。吃點、喝點,看看電視,看看霓虹燈,看看漢江邊的風景,與人多溝通交流,熱愛生活,這樣的日子比蜜甜。朋友,豬年大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平安幸福,開心每一天,生活步步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