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今年的春節檔和往常一樣各種賀歲喜劇片扎堆,與眾不同的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疑是一匹擁有十足力量的黑馬,騰空而出,橫掃票房。
這樣的現象讓我想起了去年此時的《紅海行動》,但是《流浪地球》與其不同之處在于,《流浪地球》是一部可以全家老少一起觀看的電影,而《紅海行動》由于影片中戰爭的畫面過于寫實并不是一部闔家歡的作品,這是《流浪地球》的票房趕超《紅海行動》的原因之一。
記得上一次看國產的科幻片還是《長江七號》,而這次的《流浪地球》則完全顛覆了我對國產科幻片的印象,這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開啟了中國科幻的新紀元。我們都知道科幻片的“鼻祖”在美國好萊塢,像漫威、環球這些制作公司,每年不斷產出高質量的中高投資的科幻片,這都基于美國已經成熟了的電影制作工業;而與他們的“電影工業”相比,中國的電影制作只能算是“小作坊”,偶爾出現在仙俠片中的特效都會被嘲“五毛錢特效”,想要小作坊時代的電影導演來操刀科幻巨片,可謂難上加難。但是,奇跡就發生在了《流浪地球》上,這部影片的特效出人意料的好,有人甚至懷疑是外包了好萊塢的特效制作團隊才能做到如此效果。
其實,這部影片除了它的科幻外殼,真正出彩的還在它的精神內核。影片播放的最初,有一個疑問一直環繞在我的心里:為什么非要帶著地球一起逃亡呢?在看完整部電影以后,才發現其實心里早就有了答案。首先,雖然最后是劉培強犧牲了自己和太空站拯救了地球,但是這部電影宣揚的絕對不像好萊塢式的傳統商業片的個人英雄主義。影片中有一些小細節,最開始運送火石的緊急救援其實是“飽和式”救援,全球3000座推進器等待被重燃,但是同時有50多萬顆火石在被運往各個目的地,雖然我們只在影片中看到了王磊一個團隊的戰斗,但這背后是全人類千千萬萬人的努力,還有影片最后紛紛調轉的車頭……其次,影片體現了中國文化別于西方文化的核心:家與根。在地球毀滅的前一刻,聯合國發出的指令是:“回家吧,與家人見一面”,如果是在美國電影里肯定是讓人們去享受當下的每一刻,他們家的概念沒有我們這樣的強烈;劉培強準備犧牲前的最后一刻是與自己的兒子劉啟通話,作為父親給他上了最后一課;人類可以離開地球尋找新的家園,卻選擇了帶上地球一起逃亡,這才有了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買票走進電影院觀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