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目前經常會有人用到“佛系”這個詞,用以表明自己有目的放下的生活態度。在百度上查了查,據介紹該詞最早來源于2014年的日本某雜志,該雜志介紹了“佛系男子”這個男性新品種,后引申為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2017年12月以后,“佛系”這兩個字作為一種新文化現象代表,迅速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以表達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狀態和人生態度。2018年12月3日,“佛系”這兩個字還被《咬文嚼字》公布為2018年十大流行語之一。
對佛學沒有什么研究,只知佛學高深者,大都有“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且講究一個“淡”字。而這一個“淡”字,便入了禪境,很是讓人清心。如果讓我比喻,我會將佛系之人比作栽花的盆缽,而非佛系之人則是盆缽中的花花草草。
對于花花草草來說,無論是富貴的牡丹,還是清寒的梅花,或是嬌俏的杏花,只要見了春氣,便會撒著歡地滋潤起來,比著個地爭妍。而一旦秋風掃過,便又會泄了氣地枯萎起來。遇喜則歡,遇悲則哀,這就是凡人的性情。沒有貶低之意,但卻易為外物所誘惑,失了生活的韌勁。盆缽則不同,無論雨淋雪浸,都會抱守質樸而單一的泥土本色,默默地襯托著花花草草的色彩紛呈。這大抵就是佛系之人所具備的共性,心中雖裝著大自然的醇香,卻從不張揚,呈現在你面前的永遠都是極其簡約的生活底色。
生了香的歲月,大多就是這樣簡單的日月,在泥土的淳樸中度過。所以佛系之人,才會講求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隨遇而安,因為這才是心性之至境。想來這個社會正在向著佛系轉變,否則“佛系”這兩個字也不會成為2018年十大流行語之一。說的人多了,說的次數多了,“佛系”兩個字自然會成為扎根于內心深處的東西。這樣其實挺好,對于社會來說,佛系之人多了,會變得越來越和諧;對于人生來說,佛系的東西多了,會變得越來平和。
人之所以不快樂,就在于沒有佛性,常常會為一個“爭”字而煩惱,比如金錢、名利、地位、情感等,帶著煩惱去忙碌,必然會因為分心和消極情緒而影響自我。有句話講得好:握不住的沙索性揚了它。養成一點佛性,做一個佛系之人,學會該舍的舍、該棄的棄,不與花爭妍,只與春作伴,生活就一定會非常快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