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一年之際在于春,村里人最看重的是春耕的日日夜夜。當家人打開門的那一刻,小村便忙碌起來,刨麥草、整春田,大人小孩都不閑,都有忙不完的活兒。
記憶里的春耕是快樂的、熱鬧的,人歡馬叫的,從村子這頭到村子那頭幾乎沒有閑人,老人們在家里做飯,炊煙繞著村莊,婷婷裊裊,伴著野外的春霧朦朧了吆牛調和勞動號子,土地之上,勞動快樂著村里的每一個人。
紅土地是孤獨的,崇敬紅土地是艱辛的,挖一抷土打成墻,祖輩死在土房里,土中刨食,養兒育女,生活是奔流不息的河流,耕作者才是包扎紅土地傷口的人。
用自己的汗水和年輕,把土地烙成褐紅色的餅,一只鷹剪裁著天空,成長與死亡,狂野與饑渴都與它無關,它是命運的窺視者。
放下苦難土地還在,放下歷史土地還在,死去的人和未分娩的人都在土里生長,紅土地包容著委屈,煎熬,痛苦和艱辛。春天,長出來的都是糧食。
祈福是沒有用的,一條河在空曠里流向遠方,掀開神圣的育苗暖被,種子還在沉睡,向上生長的樹,收集著紅土地最后一絲的孤獨。
陽光在抹殺著,過分的光輝會讓萬物忘了疼痛。擁抱干燥,擁抱死亡,甘霖才知道紅土地的深沉與亢奮,止住呼吸吧,我們的存在,渺若塵埃。
放下的不是怯懦,穿過麥田,踩著亙古的紅土地,耕耘著生活的逗號、句號、感嘆號、問號,以及無盡的省略號,什么都會變為廢墟,什么都會在生命里燃燒和生長,把自己放逐,讓紅土地的紅,滋潤體內的血液洶涌。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就要勞動,不管是腦力的還是體力的,都是一樣的光榮。
紅土的大地上,麥穗已經變成了黃金的色彩,如果說此時的大地是一本書,那么這金黃的麥穗,就是它最美的封面。
鄉下的農人,喜歡這個成熟的季節,為了夢想,為了收獲,他們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汗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一過就是幾千年,他們熱愛土地,他們崇拜土地,他們敬仰土地,同樣他們更懂得感恩土地。
一陣陣的暖風吹熟了這一個個的麥穗,磨亮鐮刀,收割莊稼,當麥穗堆積成山的時候,就是他們心中的幸福最滿的時候。這一粒粒的糧食啊,日后都會變成他們的血液,變成他們享受幸福生活和追逐夢想的原動力……
清明前后泡早稻,谷雨前后插滿秧。這是我們老家的俗語,大人們都在犁田耙地,準備一場千年不變的農事。這個時候,我喜歡跟在大人身后,看著明亮的犁鏵掀開了塵封一冬的泥土,就像掀開一個個明亮的日子,蚯蚓被翻起,有的被犁鏵劃成了兩段,露在外面,見到了春天的陽光,感受到和煦的春風,感受到了復蘇后的疼,它們都拼命地掙扎著,企圖盡快站進泥土里,蠕動中,掙扎中又冷不丁被新翻的泥土蓋在了下面。
我可以聞得見新翻的泥土氣息,清新的,淡淡的泥土芳香。赤著腳在濕濕的土地上奔跑,腳底軟軟的,細細的,涼涼的,踩在上面十分舒服,就像踩在細碎的面上。偶爾,也會碰到磚塊或石子,硌得腳心直疼。這時候,彎下腰,撿起來,扔到旁邊的池塘里,冷不丁“咕咚”一聲響,驚得池塘里覓食的鴨子展開了翅膀,在水面上飛起來,雙腳拉出兩條深深的水痕。
夕陽西下,該是歸家的時候,大人們從四面八方牽著牛,扛著犁回到家里,小徑幽幽,余暉拉著長長的影子,拖著疲勞和辛苦讓村子活了起來。
如今,機械代替了耕牛,種莊稼再也不用跟著牛一步一步把自己種進土里了。年輕人都進城務工去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鄉村的堅守似乎很平淡,但那遙遠的春耕依然還是心中的一份念想。
現代化的今天,大型的聯合收割機轟隆隆地在田野上跑上那么幾個來回,成片的麥子,瞬間就變成了一粒粒的麥粒,這堆積起來的麥粒啊,就是農人心中的寶藏。
一個真正的農民,從來不會忘記勞動,也從不會輕視糧食。
勞動者的汗水,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翻飛,鄉下人家的農家小院里堆滿成噸成噸的喜悅,一杯高粱燒,一碟花生米,也能讓人酩酊大醉啊!
春耕的陽光下,糧食和汗水一樣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我能想象得出,在田野上勞動的人們,和那春耕的田野,組成了一幅最美的圖畫,就這樣一望無際地在田野上鋪展,在田野上美麗,在田野上繁衍著無盡的欣喜與幸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