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到了半百年紀,能讓我感動的事情不多了,但就在這些日子,有三件事都引起我思想上的劇烈沖撞,很久都未能平息。第一件事是看了一部電影,于謙主演的《老師好》;第二件事是聽了一首歌,民謠歌手馬條唱的《給給》;第三件事是拜訪了一個人,黨史專家張大庸。雖然這三件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卻都有著同一個主題:執著?!独蠋熀谩费堇[的是對信念的執著,《給給》唱的是對生活的執著,而張大庸則詮釋著對做事的執著。
《老師好》演繹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師生故事,于謙飾演的高三新老師苗宛秋臨危受命,面對以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溫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等為代表的各色學生,他以一顆長輩的心態,淳淳教誨著這幫孩子走上正途,而這也是曾考入北大,卻因為成份問題未能實現夙愿,把希望寄托在學生身上的樹人信念。這個時代正是我讀高中的時代,同樣經歷過《老師好》電影中所發生的故事,所以看過之后,自己也仿佛回到了舊日時光,又重新走入那間曾記載著自己讀書、打架、看金庸小說,以及開始對女生有好感的教室。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而《老師好》這部電影則真實地將這段記憶清晰地翻開來,讓我感到無比親切。尤其是當于謙飾演的苗宛秋老師在說那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我的眼淚差點涌出來,好想再回到從前的日子,并重新來過一次。
過去從未聽過馬條的歌,但無所謂了,只一首《給給》就足以讓我記住一輩子,就因為馬條寫的歌詞,用最樸素的文字寫出人生最真摯的愛,而這份真摯又足以撥動任何鐵石心腸的人。就連那位嚴苛得不能再嚴苛的評委都可無視馬條的破音,而大家贊賞,我想這就是生活帶給這首歌的巨大感染力吧。“給給把該給的給給,給路途中拉你一把的人;給酒桌上勸你少喝的人;給給給一個望著你遠走,夜半歸來為你留門的人;給一個偉岸如山,為了你悄悄求著別人的人……”生活本質不是索取,而是給予。通過不停的勞動,去給予你身邊的親人、朋友,或者是很多不相識的人,這樣的生活才有質感,且充滿溫情。馬條在唱《給給》時,也正是因為沒有對聲音做過多修飾,才讓這種感染力真真實實不摻雜質,這也是感動我差點落淚的地方。
黨史專家張大庸已經八十多歲了,但卻對黨史研究從未停止,仍然筆耕不輟。用“擇一事、終一生”形容長老,再恰當不過了。張老這一生為許多黨史人物歷史查證做出了可貴的貢獻,包括趙一曼在奉天領導工運的史實,以及鞏天民的黨籍問題。張老曾在10年間,走遍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陜西等7個省、市作報告千余場,聽眾達500萬人次以上。僅在沈陽市,就有近30所中小學聘請 張大庸擔任德育高級講師或輔導員,不少高校也聘請他為客座教授,張老對工作的執著是有目共睹的。拜訪中,張老向我講起了解放前的東北煙業和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并交給我他撰寫的《百年風雨 百年煙業 百年煙廠》手稿,讓我非常感動。張老非常健談,且記憶力極佳,這大抵是老天對張老執著工作的回報吧。張老曾說“黨員永遠不退休”,這也是張老在八十多歲高齡仍潛心研究黨史的動力所在。敬佩于張老的執著,他無愧于歷史研究工作的典范。
這三件事雖然都很平常,但其中蘊含的精神卻讓我有發自肺腑的感動。人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而最偉大的精神莫過于執著,因為只有執著才能推動人去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独蠋熀谩?、《給給》和張大庸正是教育人如何學會執著,才能無愧于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最好例子,為此感動也理所當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