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時候,沈陽卷煙廠曾成立史志辦,準備編撰沈陽卷煙廠廠史,適逢第一任廠長李淑英回廠參觀,史志辦的同志便想請李淑英介紹一下解放初期的沈陽卷煙廠情況,當時李淑英答應了史志辦同志的請求。但李淑英回到北京后,覺得一些細節還要說明一下,于是在1992年5月14日專門給沈陽卷煙廠寫了一封信,較詳盡地介紹了1948年11月1日接收沈陽卷煙廠時的細節。
李淑英在心中寫道:“1948年11月1日,當時軍管會負責同志陳郁分配我到沈陽煙廠任軍代表,讓徐光大同志同我一起去,我們兩人第二天就到沈陽煙廠接收了。過了幾天,楊德泰、張春向、田敬凱、郭永杰、王杰等先后來到工廠工作。這時,我為負責人,常與徐光大、楊德泰一起研究工作較多。事實上,我們三人已形成煙廠的核心組織,其他的同志工作也很努力。”李淑英在這封信中寫得很明確,沈陽卷煙廠被接收之初的領導核心就是李淑英、徐光大、楊德泰三人。
解放之初的沈陽卷煙廠設立了八個科室,其中徐光大為營業科科長,楊德泰為生產股股長。其余的科室負責人為,機械科科長翟韻璞、總務科科長顧杰春、會計科科長王杰、材料科股長胡鳳桂、人事科股長魯水、計劃科副股長嚴則厲。從分工上看,李淑英抓全面、楊德泰抓生產、徐光大抓銷售,有效搭建起沈陽卷煙廠的生產經營架構。而這個架構體系也的確在解放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核心組三人的帶領下,沈陽卷煙廠喊出了“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工廠面貌”的響亮口號。工人們一邊搶修機器設備,一邊研制新產品。許多工人都搬到工廠里住,沒有零件就自己動手做,工具不足就紛紛捐獻各種器材。到1949年12月的時候,沈陽卷煙廠已能開動18臺設備,生產卷煙1.86萬箱。而工廠結合東北“大生產運動”而研制的第一個新產品“生產”牌香煙,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熱烈歡迎。
李淑英廠長在1950年7月調京工作,楊德泰在之后改任技術保安科副科長、檢驗科副科長、檢驗科科長等職務,而徐光大則改任化學分廠主任。雖然核心組三人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在沈陽卷煙廠發展進程中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是遼寧卷煙工業史上濃重的一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