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根子上的東西,只要有漢字、漢語在,漢民族大概就是永存的。近年來,習主席強調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我覺得是抓住了根本,很有意義。就拿煙草來說,林林總總的品牌文化,對消費者也產生了影響。比如,“中華”品牌宣傳“愛我中華”,“延安”品牌倡導“有延安,更有精神”,“公主”品牌過去說“公主真情,我心永恒”,今天說“華貴天成,真情永恒”,等等,這些都是很不錯的。“寬窄”的哲學,“荷花”的理念,“好貓”的思想,“芙蓉王”的追求,“紅塔山”的意境,等等,也都很有意思。然而,“利群”品牌“讓心靈去旅行”的文化特別有味道,說到人的心坎里了。“讓心靈去旅行”,說得多好啊。
不知道哪一位名人說過:“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利群”的品牌文化在卷煙文化中獨樹一幟,它似乎不過分強調“成功”,因為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其實很多人需要緩解壓力,需要寧靜致遠。就像許多人愛好文學,不僅僅是為了稿費,而是因為酷愛讀書,酷愛旅行,讓心靈去旅行。余秋雨不是寫了《文化苦旅》嗎?魯迅不是寫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嗎?還有柳宗元寫了《小石潭記》,范仲淹寫了《岳陽樓記》,歐陽修寫了《醉翁亭記》,等等。李白寫了《蜀道難》,至今讀起來讓人感嘆,他不愧是謫仙,寫出來的文字飄飄欲仙,有如神助。旅行是艱苦的,也是快樂的,那種內心純凈、安寧、簡單、快樂無可比擬,妙不可言,一言難盡啊。
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鐵凝致辭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文藝天高地闊。”她還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文藝由此迎來了云蒸霞蔚、氣象萬千的新境界。《人世間》、《牽風記》、《北上》、《主角》、《應物兄》這五部獲獎作品,從不同角度體現著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卓越成就。徐懷中說,創作這部書(《牽風記》)的過程堪稱痛快淋漓。寫了《人世間》的梁曉聲說,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文學對文化影響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責無旁貸的義務。寫了《主角》的陳彥說,必須寫最熟悉的生活,寫那些呼之欲出、欲罷不能的生命記憶。
讓心靈去旅行,談何容易。徐霞客出身詩書之家,十五歲時,應過一回童子試,但沒有考取。徐霞客無意功名,親身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一雙腳踏遍山山水水。甚至在游歷中,徐霞客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但無論怎樣的艱難險阻,他都不言放棄。站在山之巔,才知感受到“人為峰”的豪氣;立在水之央,才能了解天為岸的博大啊。李洱寫《應物兄》這部80余萬字的作品前后寫了13年,這13年中世界的所有變化,都構成了新的現實,它既是對寫作者的召喚,也是對寫作者的挑戰。徐則臣寫《北上》,以大運河為主角,盯緊那一朵朵浪花和一個個漩渦,想象它們在遼闊的大地上奔走不息。蕭乾晚年說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是工作,就他而言,也就是寫作。他認為,有點辛辣味足矣。蕭乾在《我這兩輩子》中說,六六年他喝了一瓶安眠藥,后來被人用排子車拉到隆福醫院,命硬,居然被大夫救活啦。原先我讀蕭乾的文字,總覺得輕松、俏皮、幽默,唉,誰知道他心中原來也有苦澀。他曾經老背誦那句印度格言:我沒鞋,我痛苦;可我還看到沒有了腳的人。
一個人活著,讓心靈去旅行,真不容易。要提高學習能力,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業中,才能更好地熱愛生活和享受生活。金錢與名利并不是伴隨一個人終生的東西,只有能力永遠屬于自己,所以要靠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能力。要正確對待生活壓力,緩解壓力,消除內心顧慮,培養幽默感,強化壓力抵抗力,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順應時代的變化,求新、求變、求突破,放松精神,參加體育運動,創造好心情,有時不妨有一點阿Q精神。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自己尋找快樂,遵循個人的愿望去生活,學會權衡輕重,不斷超越自我,釋放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全力以赴,爭分爭秒,贏得成功,獲取勝利。要記住“畏法度者最快活”,要記住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另外,要記住健康不是一切,沒有健康則沒有一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