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六到五世紀的雅典跟成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既然雅典成了西方哲學的搖籃、故鄉,成都也是很適合發展哲學的。
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是亞里士多德,他在倫理學的代表作中提出了三種幸福觀(三層幸福)。三層幸福從人的三種對應身份出發的,首先人是自然的人,其次是社會的人,第三就是理性的人(或精神的人)。對應人的這三種身份,他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當中認可三種幸福:第一種幸福就是過好日子,也就是世俗意義上的豐衣足食、身體健康等;第二種幸福生活是要遵守倫理規范,就是符合德性的生活;第三種幸福是思辨。這三個層次和人由低到高的三種身份是相協調的,最高層次的是精神的人,所以思辨就是最大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的這個觀點與2018寬窄哲學高峰論壇的主題“優品生活”是有對應的。什么叫優品生活?第一就是衣食無憂,身心健康,這是自然意義上的人的優品生活;第二就是道德高尚、遵規守紀,這個是社會意義上或者倫理意義上的優品生活;第三就是修心養性,亞里士多德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這個應該是精神意義上的、靈魂層次的一種優品生活。而無論是我個人也好,成都人也好,或者全國的多數人也好,距離這三種意義上的優品生活,都還有很大的差距,有進一步改變的必要。
首先是世俗層面上的生活,有太多的人沉溺于感官享受,這方面要過優品生活,就應該擺脫享樂主義,加強身心修煉,四川人、重慶人等生活都很閑暇,沒有修煉身心,其實生活一方面需要休閑,另一方面也要加強修煉。
第二個是倫理層面的優品生活,我個人認為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多表現為很多人堅持個人至上,或者個人利益至上這樣一種處世哲學。正因如此,出現了很多消極現象,無論是在法律意義上,還是在道德意義上,可以說社會上有很多人是沒有堅守這兩個底線的,在這個層面要過優品生活,應該拋棄個人至上,堅守法德底線。
第三個是精神層面或者靈魂層面的優品生活,最根本的是要糾正庸俗無神論,樹立敬畏意識。馬克思主義就是一種無神論,它是一種科學的無神論,經過了嚴格深入的理論分析而得出來的科學結論。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大部分民眾文化水平很低,對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沒有切身的體會,詞句還都搞不明白,但是他們接受了結論,既然沒有神仙皇帝,沒有天堂地獄,沒有因果報應,就只好關注當下、眼前,一切就以個人的利益為中心來決定自己的言行。看起來這是接受了無神論的結論,但實際上我把這種稱為庸俗的無神論,它不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再加上我國的傳統文化跟西方不一樣,主流思想當中沒有嚴格的宗教維度,所以普通百姓就更容易接受這種結論,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到現在為止沒有信仰,一切都在當下、眼前,一切都在個人利益。
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所以,就應該糾正庸俗的無神論,樹立一種敬畏意識,而人什么都不怕的話是最危險的。從這些方面審視優品生活,第三個層面的問題要更嚴重一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