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驅車去鄉下吃酒。路過一片煙田,看到煙田里的麥苗嫩生生地迎風招展,處于發棵階段的麥苗見證著土地的威力。看著眼前的麥苗,方知勞動之美。回想著土地為煙農帶來的貢獻,一幕幕隨即在眼前浮現開來。
每年四到五月份,煙農們要將地里的麥子收割回來,綠的加工成青飼料,可以喂豬,黃的麥草可以喂牛,增加些收入。對于成熟的麥子,當地煙農通常把它加工成面粉食用,用本地面粉做成的包子、面條、面塊等,味道遠比從外地進口來的還好。
煙田里麥子被收割以后,煙農們接著要及時將地翻耕出來,起壟細垡,劃線理墑打塘,搶抓節令移栽烤煙。煙苗在田里的時間大約在120天左右,才能達到成熟標準。每當煙葉分層落黃時節,煙農們會及時采收煙葉去烘烤,時間將會延長到八月底、九月初才能采烤結束。接著又要將烘烤后的干煙葉進行分級扎把,拿去煙點銷售。
單用一個“忙”字,是道不盡煙農種煙和種麥子的辛苦的。籠統地說,烤煙和麥子,兩茬作物耕作管理下來,少說也有幾十道工序,此處省略若干字。言歸正傳,每當煙葉被采收結束后,煙農們又要將地里的煙桿用鐮刀砍掉,再把煙樁挖起來,連同地里的將其它殘體物質清除干凈,進行集中統一處理。然后,再把煙田翻耕出來弄細,接著種上小麥或大麥,一般就到每年的年底了。當然,也有在煙塘里直接種上麥子的。
一茬烤煙一茬麥,煙農每個月都在勞作,煙田每個月都在作貢獻,年復一年,循環往復,這就是我們的煙農和煙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