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來,如同戰場上槍炮齊鳴、流彈橫飛,各種評論各種角度夾雜各種思維管涌刷屏,各類媒體平臺“無人不道看片回”!趁著周末忙里偷閑的快樂時光,我也是和友人一起奔赴電影院觀看這部疫情過后首部上映的“口碑炸裂”的視覺佳作,早有耳聞的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備好了“心相印”紙巾一包,來欣賞這部由可歌可泣的歷史真實事件而改編創作拍攝的國產戰爭電影。
故事原型為 1937年 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人。而距離四行倉庫戰場僅河之隔另外一頭,是租界區里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可謂一邊“天堂”,一邊“地獄”。
片中軍人們大量的抽煙鏡頭似乎和先前微博熱搜的國家控煙協會的一段話有點背道而馳了。這個便是國家控煙協會之前提出的建議:“煙草過多影視劇應取消評優資格”,協會認為,影視作品中吸煙鏡頭嚴重削弱人對煙草危害的認知,吸煙影視鏡頭對青少年嘗試抽煙有非常重要的誘導作用。而該片的吸煙鏡頭貫穿了全片,既有著橋一邊租界區權貴們在國家危難之際點著香煙的愚昧不醒,也有著橋的另外一邊幾百名中國軍人面對日本侵略者們點著香煙的生死看淡。更有著一句:“煙是我的命!”,體現著當下軍人們生死看淡,為國犧牲的悲壯之姿。
《八佰》該片中,軍人們在面臨生死一線的國家危難之際,而自身薄弱的力量要面對的是人數上數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以及更為精良的軍事武器于裝備。他們的內心害怕嗎?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從影片開始之際幾位軍人不斷抽煙的場景可以看出,他們怯戰的情緒,他們怕的不是犧牲,而是有著太多的牽掛與不甘。他們有的才十幾歲,尚未體驗夠人世的燦爛,有的家有老小,他們還未盡到一名孝子或是父親的角色。讓我印象頗深的人物便是劇里的羊拐,他是個軍人,為戰場而生。他拿起槍面對敵人時,倔強狠絕,渾身散發著“狼性”。他也時常沉默地抽著煙,說煙是他的命。他無妻無兒,說自己無所畏懼。但提到老母親,嘴角就會不由自主地抽動,然后默默地點起煙。羊拐是被戰爭裹挾的底層士兵群像之一。他們有掙扎有牽掛,但大敵當前,卻舍棄小家挺身而出,羊拐對人間真的無所眷顧嗎,從他在影片中的不斷的吸煙電影鏡頭可以看出,其實是有的。但是,點起了那根煙,便沒有了。
影片中另外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鏡頭,便是羊拐對著那名酷似“漢奸”的記者方興文說道:“有煙嗎?”他楞了一會,默默地從口袋遞了過去,而這包煙是他在和外國領事交流時出其不意的“順走的”,當時的他與外國領事們侃侃而談,看起來像極了賣國求榮的投機分子,但真正看到了這一幕又一幕軍人們為國捐軀的場景,他也觸動了。此刻你便會發現,只是不同的人用著不同的方式來幫助這個國家罷了。
影片結尾之際,從一開始羊拐也很看不上“害怕滴很”的“瓜慫”老鐵,在最后的分別之際,兩個人隔著欄桿說著向往,他甚至貢獻出了自己看成命的半包煙。生死關頭他能分享出的最好的東西,就只有從方興文那里討要來的半包煙。這半包煙,老鐵也只拿了一根,沒舍得都帶走。他的內心知道,很可能,他這輩子不會再有機會去抽完這包煙了。
影院里從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應該說,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
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現在的中國人也不同于當年的中國人了!放棄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不斷充盈自身的優勢和潛力,內生動力,外辟新局,以發展求得競爭的主動,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