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money、new money 、no money ,即所謂的老錢、新錢和沒錢,是時下熱門話題。
有人總結出了快速辨識的公式,比如在廣州人字拖鞋代表 old money,阿迪三道杠拖鞋代表 new money,雕花布洛克皮鞋代表 no money。在北京,胡同京基尼代表 old money,后廠村格子衫代表互聯網新貴 new money,高街聯名款潮鞋代表 no money…
那么,茄圈的 old money、new money 、no money 咋么個看法?今天就一同來踅摸踅摸。
友情提示:本文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如有雷同純屬故意,歡迎對號入座~~
一、old money、new money、no money
抽的雪茄不同
old money——抽老雪茄
當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會發現比掙錢更難的,是花錢。數年如一日勞苦打拼才可能實現所謂的“階級跨越”,但花錢,卻可以瞬間把人打回原形。
《一代宗師》里就講,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都是時勢使然。老錢們花錢,既要顧及面子,也要顧及里子。如果不想花錢花的那么辛苦,就得有門道。
對老錢這個段位的雪茄客來說,普遍沒有逐種嘗試那些,所謂又便宜又好的精力和耐心。在他們眼里,名牌又不一定好,只知價錢而不懂得價值,屬于暴發戶心態。
煙齡足夠的老雪茄,才是更穩妥的選擇。保存完好的陳年雪茄往往會出現在 C.Gars 和佳士得(英國)、Havana Cigar Festival(古巴)、Guernsey's Auction and Cigar Bid(美國)和 Cigarworld(澳大利亞)等公司舉行的私下認購活動和拍賣會上。
另有實例為證。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就曾在有篇文章里,這么寫:
回到新加坡時,好友林潤鎬兄送了我一盒雪茄,說是字畫收藏家劉作籌先生死時留下的。劉先生也是家父的好友,很愛我,常給我看好東西,我記得他最愛抽的是雪茄,但不記得是什么牌子。
那么富有的人,抽的一定是名牌吧?一看到那個盒子,雖說是古巴煙,但屬雜牌,我拿了一根抽了。很容易吸,一點也不嗆喉,但那股煙絲是多么地香濃,要我用文字形容,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只有親自吸到,才知道什么叫好雪茄。
蔡瀾
new money——抽貴雪茄
借用柏林影帝廖凡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里的一句臺詞:“出來混,我和你不一樣的地方,你是為生活所迫,而我是喜歡干這一行。”
除了單純的興趣愛好,雪茄對新錢們看來,是消費也是投資。或者說,完全可以兩者兼得。BBC 有篇報道講,經常坐飛機的有錢人會在瑞士雪茄銀行(瑞士)、Cigars India(印度)和Frank Correnti Cigars(加拿大)等著名實體店購買優質雪茄。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新貴們花錢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消費和投資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比如愿意花 75 萬買三雙球鞋,過生日愿意花 30 萬買副畫,都是看重未來有升值空間。
與稀缺的紅酒一樣,最優質的雪茄之所以能增值,源自兩個因素:隨著藏家消費自己的藏品,這些產品變得越來越稀有;如果保存得當,口味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提升。(雪茄也可能喪失香氣。濕度不足可能令雪茄變得干燥,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口味永久喪失。)在最佳條件下保存的限量版雪茄方才最受追捧。
no money——抽大雪茄
no money 人士更傾向選擇大雪茄。至于面上的工程,不多說大家都懂。這里主要想說的,就是這么干也無可厚非。因為古巴雪茄在很大程度上,大就是好,好就是大。
大雪茄有更多的填充空間,比薄的雪茄有更大的填充潛力,使煙味更濃。由于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卷煙師還可以在填充物中將不同類型的煙葉分層,從而可以生產出更多種類的復雜香料。而對較小的雪茄來說,大部分風味,就是來自粘合劑葉和包裹葉。此外,大雪茄的陳年可期性、容錯率一般也更高。
二、old money、new money、no money
抽雪茄的地方不同
old money——自己家里
在電影《邪不壓正》里,由姜文所飾演的藍青峰,在家始終雪茄不離手。
原著小說《俠隱》里,對藍青峰的居住環境,是這么描寫的:
東四九條三十號藍公館坐北朝南。大門口兩尊石獅子,兩顆大榆樹。進了客廳,李天然立刻感覺到這是個有錢人家。家具擺設有中有西,有新有舊。很講究,可是不過分。不豪華,可是有氣派。
《俠隱》
像這樣的宅子,藍青峰在北京城有 25 個。其中包括亨德勒醫生和李天然父子所租住的:
四合院兒真是安靜。李天然坐在那兒,像是身在山中野廟。這么小小一個院子,方方正正,天井那兒的樹有槐有榆有棗,都有三四個人高,魚缸里有魚,花盆里有花。大門兒一關,外邊什么雜音飛土都進不來。完全是個人的天地。馬大夫這兩進四合院,雖然比不上王府宅院,可是大門也夠厚夠重。影壁,垂花門,配上那朱紅的回廊走道,立柱橫梁……對,過幾天找房子也得找個小四合院兒。進出不打攪人,人也不打攪他。
《俠隱》
瞧瞧,這么好的地兒,不灰一根不是糟蹋了么。
new money——雪茄吧、威士忌吧
去雪茄吧花多少錢沒所謂,對 new money 來說,無非都是仨瓜倆棗的小事。
很多人都搞錯了,去雪茄吧的精髓,其實是在“去”這個字上。尤其對鮮衣怒馬的浮浪子弟來說,開什么車去很重要。
你說大 G ?可以有,但一定是排在最后頭的。據說路虎攬勝運動版憑借它那騷浪的酒紅色、橘黃色、以及渾厚的尾排聲浪獨得新貴們的好感。另外像是 XKR、R8、CTS、xDrive50i 這些,也都是上得了牌面的。
另外,雪茄吧高顏值的雞尾酒、各色甜點,對女茄友挺友好。
no money——陽臺、廚房、樓道……
此處翻篇。畢竟,說多了都是淚……
三、old money、new money、no money
抽雪茄時喝的酒不同
old money——和自己有關的酒
還是舉例來說。
有部冷門但精彩的紀錄片,名字叫《歐洲城堡內貴族的菜肴》。真實記錄了,歐洲貴族和他的朋友們,吃什么以及喝什么。
第一集講的是切特納姆城堡( Chillingham Castle )。1344 年,這里迎來第一位國王訪客,近幾個世紀以來,也一直都有貴族和皇室成員來這座城堡做客,目前由漢弗萊?威客菲爾德爵士掌管。
記錄這頓由藝術與設計名流造訪的晚宴上,他們喝的不是羅曼尼康帝、不是 82 年的拉菲、不是五大名莊、更不是奔富葛蘭許——而是一款,從澳大利亞運來的,標簽上印有自己家族名字的葡萄酒。原因在于,家族祖輩曾長期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經商。
See?
對比前不久大熱劇《三十而已》里的女主顧佳,住的是公寓(再高級,也只是公寓),家里的紅酒,除了是自己花錢買的,跟自己就沒有關系了。完全兩個境界。
new money——稀缺/高年份的日威/蘇威
這年頭,怎么也得山崎 18 年、麥卡倫 25 年起步吧?
《三十而已》里“海王”梁正賢,先是來句“第一次喝威士忌,日本的酒好入口些”,然后給王漫妮點了杯加水的山崎 12 ,只能說是裝 X 的反面教材。編劇明顯缺乏酒水常識。同等價位里,比它好入口的數不過來。
最后,還是那句話。如有雷同純屬故意,歡迎對號入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