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對新的一年寄托希望與祝愿的美好節日,象征著傳承、團圓、親情。
人們以大家族為單位,相聚慶祝,不僅傳遞著滿足中國人人性需求的情感表達,也透露著對于一年又一年生命成長的敬畏與傳統文化的傳承。顯然,這是其他任何節假日所無法取代的。而“壓歲錢”作為春節符號之一,不可或缺。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對于多數人來說,兒時記憶中,最開心的事莫過于過年能收到不少的壓歲錢,最傷感的事或許就是被大人"巧立名目"拿走壓歲錢。然后,大人許了一個愿……結果最后卻沒有履行諾言?!?/p>
關于壓歲錢有這樣的傳說,古時有個小妖叫“祟”,黑身白手,每年年三十夜里就會出來摸酣睡中小孩的腦門。被摸過后,小孩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后也會變成“祟”。怕“祟”來害孩子,人們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名為“守祟”。
有一戶管姓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年三十晚上也是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守祟”。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玩到睡下后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枕邊。半夜里,一陣巨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來了??伤蠲⒆拥念^時,只見枕邊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
事情傳開后,大家也都學著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在年夜飯后放到孩子枕邊。結果,祟果然再也不敢來害這些孩子了。
據說,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暗地里在幫孩子嚇退祟。于是,這錢被稱為“壓祟錢”,由于“祟”與“歲”諧音,后來就被稱之為“壓歲錢”。
從古至今,有關壓歲錢的由來其實不只這一個傳說,但寓意都是好的,都是說為了孩子的平安、健康而祈福。
在孩子的視野里,壓歲錢有時像一部小說,能夠讓你細細品味,在想象中漫步。它讓你聯想的翅膀飛呀飛——追逐中,或許你的錢會很多很多,而沒錢會很悲很悲。在這樣的氛圍里,現代人已離不開金錢,就如魚兒離不開水,詩人離不開愛情一樣。
現實中,大多數的人都囊中羞澀,手頭多多少少都有幾分緊張,隨著經濟發展,大多數地區,紅包的“含金量”大幅攀升……一個紅包不足“懼”,但要發的紅包多了累計起來就是一個大數目。
就像再美的女人也敵不過歲月的侵襲一樣,再果敢再摯烈的情誼也扛不過金錢的侮辱——至少,壓歲錢紅包的厚度是必須用錢撐起的。
春節,也是一個充滿欲望的節日。這欲河將人欲撕裂得一覽無余。隨欲而生的是人們的虛榮心,其作祟對象,不分貴賤,不分貧富,不分智愚。想擁有大量金錢的本身不過是虛榮心的最高表現形式。都市之中,在窮人遭到整個世界鄙夷的現實境地,一擲千金,不是罪過;一貧如洗,卻是大過,而且被當作大錯,被虛榮心所懲罰。身陷貧困僅僅是小事一樁,令人難堪的是被人知道你的貧困。舊貧對貧困已經麻木,常年騰挪閃轉,設法求生;新貧作為剛入窘境的可憐兒,則費盡心機,遮掩貧窮,不斷受到恐懼的折磨,害怕被人看破窮相。
面對“壓歲錢”攀比現象,窄的應該是錢財——物質,寬的應該是心界——精神。
事實上,對于“壓歲錢”的態度,透露著一個人的生活境界。
國外有一位富翁,一生積攢了幾千萬,但他有一個生活信條:過比收入水平低標準的日子。
為什么擁有大量資金,卻要“清貧”呢?
他認為,錢多也是一種壓力,過比收入水平低標準的日子,不僅僅是“節儉”,而是求得一種心理平衡的要求。生活的豪華是沒有限度的,而保持“低一個檔次”的生活要求,使自己的心境較為寬松,舍去追趕競爭的心理沖突,反倒愜意。
于是,他買了一輛中等級的轎車,擁有一座中等的別墅,一切在隨意中把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結果壽命也很長。這位“闊佬”,是很會用心理手段來實現自身心理平衡的。他離開了紛雜的金錢的競爭氛圍,不同“高消費”這個“大腕”唱“競爭戲”,從而減輕了心理負荷。
他有錢,但更有心理法寶。
其實,虛榮心帶來的“苦難”,都是人們自找的?!巴撕笠徊教斓貙挕?#xff0c;對“壓歲錢”的攀比中,我們不能為金錢而自尋煩惱,要給自己留一點心理的“寬容量”。留一點“心理寬容量”,沒錢的人可嘗試逐漸習慣于囊中羞澀,就像逐漸習慣于其他事情一樣。但與此同時,也切不可詆毀金錢,應當對它善加利用——“壓歲錢”不必封得那么“厚重”,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寬窄”隨意,別為了虛榮苦了自己。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被虛榮心步步逼近,豈不把自己逼“急”了嗎?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不斷校正心理“落差”,會使自己心理自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