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說:平和,是一種正直;謙和,是一種豁達。溫和,是一種智慧;皆和,是一種精微。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其實就活兩個字,一個和,一個順。”
仔細想來,深以為然。
人這一輩子,待人也好,處事也罷,大都希望一團和氣,美好順遂。
只是人們追求順順利利之時,往往忽略了和和氣氣的重要性。
殊不知,世間一切,和才能順,和才能興。
說話平和
古語有云:“和心足于內,和氣見于外。”
同樣一句話,和和氣氣地說,別人看到的是善意;若是言辭尖酸,別人看到的便是乖戾。
看過一個故事:房租漲價,租客氣勢洶洶找房東理論,吵鬧指責的結果,是有人打包走人,有人不情不愿交上租金。
而主人公去找房東時,溫和地表示自己喜歡這里,稱贊房東把環境打理得好,漲價也合理。只因自己經濟拮據,不然定會繼續租住。
房東聽后很是欣慰,認為他通情達理,主動詢問他能接受的價格,最終只給他漲了一小部分。
《逸周書》里曾有云:“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和。”
上面的故事里,許多租客滿腹怒氣,言語間火藥味彌漫。說者疾言厲色,聽者反感抵觸,雙方免不了爭吵,最后不歡而散。
而主人公一番和聲細語,房東感受到的是平和寬厚的心氣,收獲善意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富蘭克林所說,假如你喜歡駁斥,也許偶爾會取得勝利;不過,這種勝利毫無意義,因為你永遠無法讓對方產生好感。
為人處世,內心越是溫和從容,越不會在言語上逞強。
說話和氣,彰顯內心溫和;言語毛躁,暴露內心焦慮。
說話平和,往往為人寬厚。
待人謙和
弘一法師有云:“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p>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謙和待人,禍患往往消彌無形。
劉備是史上有名的謙和之人,不管是有才之士,還是平民百姓,他都以禮待之。
劉備任平原相期間,有個叫劉平的商人與他結怨,雇刺客去殺他。
刺客入府后,不明就里的劉備,像平常一樣和氣迎人,熱情款待,還和他把酒言歡,相談許久。
刺客見劉備待人如此謙和,慚愧異常,向劉備吐露實情。正是他待人一貫謙和,才躲過生死劫難。
也正因為劉備為人謙和,諸葛亮、關羽、趙子龍等名將才云集麾下。這份謙和,正是他的立世之本、處世之基。
而張飛,卻沒學來這份謙和。張飛有勇有謀,在沙場上叱咤風云。但他脾氣火爆,待人粗糲,稍有不順就鞭打部將和仆人。
一名部下懷恨在心,趁他睡著,割下他的腦袋。一代名將,落得身首異處。
人與人之間,和氣相交,彼此愉悅;以怨交怨,必分崩離析。
待人謙和,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本事。
故越是成事之人,越懂得謙和待人。
處事溫和
曾國藩說過,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
緩則事圓,和則結善。這是為人的大氣,更是做人的寬容和智慧。
著名的飛行員胡佛,執行任務飛到半空中,飛機引擎突然失靈,幸虧他技術精湛,得以平安降落。后來調查發現,負責保養的機械工弄錯了燃油。
那名工人嚇得直哭,大家都以為胡佛會大發雷霆,直接開除這名工人。但他只是輕拍工人的肩膀說道:“為了證明你能做好,請你明天繼續為我保養飛機?!?/p>
從那以后,機械工特別敬業謹慎,每次檢查一絲不茍,胡佛的飛機再沒出過任何問題。
胡佛的選擇,不是宣泄怒火,而是建立信任。溫和,讓他擁有了一名好搭檔。
溫和,看似遲鈍,實則高明;看似柔軟,其實更有力量。
古語說:“處事平易添和氣,海納百川養大氣?!?/p>
當你心平氣和面對世界時,世界待你亦心平氣和。
處事溫和,是對生活的寬容,是對他人的善意,是成年人面對紛繁世事的智慧,也是對生活了然于胸的大氣。
為人處世,和才能順,和才有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