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有言:“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p>
人活于世,應當心中有敬畏、行事有禁忌。
凡事無所顧忌者,不過是平庸之輩,上不了臺面。
人生有三忌:多慮、多怒、多言。
在這三件事上,懂得避忌的人,總能趨吉避兇、事事順意。
1
一忌多慮??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自囚于“心牢”。
這個“心牢”,就是由過多的思慮所造就。
要問多慮“多”在哪里?
無非是多在攀比心、妄想心、怖畏心、機巧心。
人多欲則多心,多心則多慮,多慮則多掛礙。
對每一件事情都很在乎,在乎自己的里子,更在乎自己的面子;在乎自己的房子,更在乎自己的票子。
處處都要拔得頭籌,事事都想占盡便宜。
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穩,整日里患得患失。
這種人,也許一輩子比別人要撈得多、占得多。
然而擔驚受怕的時日,也一定比安穩享樂的時日多。
所謂幸福,就是凡事別想太多。
同一件事,放得下就是天堂,放不下就是地獄。
幸福與否,就只在人的一念之間。
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p>
活在當下,復雜生活簡單過,你的生活會幸福許多。
2
二忌多怒
“怒”是歷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
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黃帝內經》里有“大怒傷肝”“大怒則形氣絕”的說法。
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胸悶而不舒,無論怒氣大小,都足以傷身。
《菜根譚》有言:“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
或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狂風暴雨的時候,禽鳥惶恐不安,風和日麗的時候,草木充滿生機。
所以天地之間,不能一日沒有溫暖和煦的氣氛;人心之內,不能一日沒有愉悅歡喜的情懷。
不僅自然界如此,人也是一樣。
胡適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
“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為人需要溫和,遇事不宜過喜過怒。
情緒的劇烈波動,不僅會給身邊人造成困擾;更容易從憤怒中,產生出重大的災禍來。
林則徐曾親筆寫下“制怒”二字,懸于書房之內,時刻警醒自己。
其父更為其改名“則徐”,意在告誡他控制脾氣、處事圓融。
3
三忌多言
《禮記》里說:“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p>
忌多言,是一種不糾纏、少爭論的智慧。
每當面對人和事的時候,更要做到自我控制。
老人們常說:“禍從口出”。
話多的人通常不經過思考,能說、不能說的一股腦都說出去。
很多時候,不僅給別人添亂,也會給自己找麻煩。
古人講“君子語遲”,就是因為話少而顯得持重,受人信賴和尊敬。
《易經》有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
有德之人說話謹慎,有福氣;話多的人急躁,平白讓人生厭。
《道德經》里也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p>
意思是,話不要說太多,言多必有失,遲早會有理屈之時。
不如守持正道,少說話、多做事,讓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