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向印度詩人泰戈爾請教生活方式:
“世界上什么最容易?什么最難?什么最偉大?”
泰戈爾回答:“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難,愛最偉大。”
不指責別人,認識自己,關愛他人,就是最高級的活法。
不指責別人
孔子稱贊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弱者指責他人,強者反省自身。
與其戾氣滿滿,不如鼓勇前行。
塞爾瑪跟隨丈夫到沙漠居住,她言語不通,沒有朋友,不禁抱怨丈夫。
她在信中吐苦水時,父親回了一句對她影響深遠的話:
“兩個人從牢房的鐵窗望出去,一個人見到泥土,一個人看到星星。”
塞爾瑪停止埋怨,決定尋找沙漠中的星星。
她學當地語言,與當地人交友;她研究仙人掌,樂在其中;她看日出日落,品味沙漠風光。
兩年后,她記載沙漠生活的書《快樂的城堡》出版,一舉成為暢銷書。
生活有鮮花,就有泥土;有順境,就有挫折。
你的境遇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只能由自己負責。
有格局的人,會咽下指責的話,揚起衣袖,拼搏出理想的終局。
停止抱怨,好好努力,明天依然很美好。
認識自己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認識自己,是最困難的事。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
驕傲自滿,讓人目空一切;自大張狂,只會招致失敗。
一個人拜見武學大師,見他挑水時,兩個桶子都沒有裝滿。
他不解,大師笑笑,問:“你能挑得動兩桶水嗎?”
那人很自信:“當然沒問題!”
于是,大師讓他打兩桶滿水,那人挑著走了一段山路,累得氣喘吁吁。
最后,他連人帶水桶摔倒在地。水沒了,人也摔傷了。
大師意味深長地說:
“高估自己,貪多務得,反而落得一場空;
量力而行,不過分貪求,才能得到更多啊!”
那人恍然大悟。
古希臘神廟上寫著一行字:“認識你自己。”
認清自己,對自身的長短處了如指掌,才能規避風險。
最保險的活法,是有多少斤兩,就做多少事。
客觀衡量自己,便能心中有尺度,做事有分寸。
關愛他人
韓愈說:“博愛之謂仁。”
愛人者,人恒愛之。付出愛心,必定有愛歸來。
“免費午餐”公益淘寶店,每天都有人給貧困孩子捐錢。
捐贈者在評論區給孩子留下祝福,還會吐露生活的無奈、工作的辛酸。
平凡世界里,誰人不受錘?于是,傾訴的人越來越多。
漸漸地,評論區成為捐贈者傾訴、對話的平臺。
大家在這個平臺里,互道心酸、互相安慰、彼此溫暖。
他們在別人的善意中,收到愛意,重展笑顏。
有人會問:為什么我對人那么好,一直沒有回應?
其實,善意只是換了一個方式回來而已。
比如,出門時天氣和暖,吃面時面比別人多,喝奶茶時茶特別甜。
就像一句話所說:“愛的體認,使我們認識人生;生活在有愛的生活里,也就是把生命充滿在愛的生活里。”
你的付出,一定會有回應;你的關愛,上天終不辜負。
活著,是在一個個無可替代的日子,細細品味、感受。
不指責,心胸開闊;認識自己,智慧明朗;關愛他人,手留余香。
余下的日子,過得灑脫、清醒、博愛,此生無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