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
我聽過一個最好的回答:
上有老,安康。
下有小,勃發(fā)。
?中間二人,不生間隙,只生和睦。
溫暖和樂,是一個家最幸福的樣子。
雖然,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其實,很多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一如,再幸福的家庭,若是人人都遷怒,也會變得不幸福。
遷怒易,不遷怒難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評,回到家把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zhí)拥浇稚?#xff0c;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是心理學上有名的“踢貓效應”,描述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過程。
仔細想想在家里,這樣的場景很常見。
孩子打翻了牛奶濺到了爸爸的文件上,爸爸生氣怒吼孩子,余怒未消,又連帶著訓斥了媽媽沒有照看好孩子;
媽媽心里憋屈,又吵了孩子一頓,繼而抱怨爸爸不看孩子,不顧家。爸爸也被激發(fā)了火氣,摔門而去,孩子也嗷嗷大哭,媽媽也傷心悲憤……
事事都責備,人人易遷怒。
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將最壞的脾氣展示給了最親的人。
遷怒別人很容易,但要做到 “不遷怒”卻很難。
《論語·雍也》中,魯哀公問孔子最好學的弟子是誰?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的原因之一,就是顏回從來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身上。而孔門三千弟子中,具有“不遷怒”修養(yǎng)的只一個顏回。
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因此,遷怒就是人們容易犯的錯,能做到不遷怒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國學大師南懷瑾才說:“人的修養(yǎng),若真能達到‘不遷怒’是不太容易的。”
遷怒只會毀了家
《禮記》有云:“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寬妻賢,上和下睦,齊心協力,家庭才會越來越興旺。
但生活中,柴米油鹽,細枝末節(jié),家人之間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吵吵鬧鬧。
但如果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習慣遷怒于人,那么家里的矛盾和沖突就會不斷,而家中的福氣也會在“內耗”消失殆盡。
同學小林家在外人看來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家庭,父母能干、媳婦賢惠、孩子伶俐,自己的事業(yè)也是蒸蒸日上。可是只有小林自己知道,家里其實是雞飛狗跳,每天回家都成了壓力。
而源頭,就是小林媽媽那張不饒人的“嘴”,凡事都習慣遷怒于人。
孫子調皮,把剛炒好的菜打翻了,小林媽媽生氣地吼了孩子一頓,接著就會數落兒媳懶惰,不管孩子。
小林媳婦兒受了婆婆的氣,在家板著臉,還把氣撒到小林身上,小林也很生氣,對自己的媽也沒有好臉色。小林媽一看,更是生氣,數落得更厲害,連帶著小林爸爸也斥責上了……
這就是小林家的日常,常常是很小一件事,結果最后全家人都怒氣沖沖。
幾年下來,小林家天天都能聽到爭吵聲,小林媽媽身體也出了大問題,醫(yī)生說都是情緒所致。小林和妻子之間也是天天冷戰(zhàn),靠著孩子維持著貌合神離的婚姻。
本來歡聲笑語的家,現在是愁云密布。原本活潑伶俐的孩子,現在也是愈發(fā)的沉默陰郁。
“怒”是人類正常的情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發(fā)怒也就在所難免。但若是隨意遷怒于別人,那么只會將矛盾激化,將不如意放大,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不遷怒”的解釋是,怒與甲者不移于乙。
我們暫時做不到不發(fā)怒,但可以努力做到不遷怒。
不遷怒,不將矛盾激化,才不會毀了家。
不計較,不爭吵
家,是溫暖的方向,是親人的盼望,是心靈的港灣,它容不得爭吵不休,也看不得斤斤計較。
不想讓遷怒毀了家,莫過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想他人好。
大事化小
貴陽某小區(qū)的住戶家突然起火,火勢兇猛。雖然消防員及時趕來,但整個屋子也是一片狼藉,墻面開裂房門被燒焦,床也只剩下骨架。
火因是屋主孟女士用吹風機吹床單,孩子哭鬧起來,她放下吹風機去哄孩子,結果吹風機爆炸,引燃了床頭的靠枕......
孟女士很傷心自責,但孟女士的丈夫,沒有生氣,沒有指責,卻說:
“不就是一套房子嘛,大不了重新裝修,相當于我們住新房了。”
生活中,失誤犯錯在所難免,但當錯誤發(fā)生后,若只顧傾泄自己的情緒,而沒有想到對方心里其實也在懊悔、自責。結果只會是火上澆油,于事無補。
所以,不遷怒,將大事化小,是家庭渡過難關的法寶。
小事化了
著名主持人馬東曾說過關于他母親的一件事。
老母親76歲了,愛節(jié)約,只要看到屋里燈亮著,沒人在,就會忍不住第一時間關掉。
馬東告訴母親,燈一直亮著費不了多少電,一開一關反而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
母親每次都好好地答應了,之后卻還是忍不住關上。
幾次之后,馬東也不再糾結了,“老人家愛節(jié)約都已經成慣性了,就算你告訴她再多道理,她也改變不了,何必要為這種小事斤斤計較呢?”
生活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堆積起來的,我們沒必要去苛責,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別把最糟糕的氣撒在最親近的人身上。
小事隨它了,家里才會好。
多想他人好
作家李月亮曾說過一段話:
這世上從來不存在什么完美愛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百個缺點、兩百個不足、三百個壞習慣、四百個錯誤觀念。
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根深蒂固,根本改不掉。
如果你還想把日子過下去,就必須學會原諒TA的不完美。
生活不是鬧革命,不需要總是那么立場堅定斗志強,跟所有的不如意死磕到底。
相反,如果你柔和一點,寬容一點,大度一點,微笑著容下了那些不如意,一切反而會變得如意起來。
能包容,就少去責備。
能接納,就別求改變。
分歧多了,難免要爭對錯,時間長了,難免會生怨懟。
就這么耗光了愛與初衷,多不值得。
家人相處,貴在互相體諒,多想TA的好,忍一忍,讓一讓,就是晴天。
幸福的家庭,從來不是因為家人都很完美,而是大家原諒了彼此的不完美。
蕭伯納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著甜蜜之愛的地方。”
我們很容易就將缺點和失敗展示了給了最親的人,所以,我們要時時自省,也要將最純的真心、最好的耐心送給我們的親人。
一如畢淑敏所說:“家啊,是理解奉獻思念呵護,是圣潔寬容接納和諧,是磨合欣賞忠誠溝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
三千芳華,彈指剎那。家的溫暖,永遠不變。
家人同心,不苛責,日子才能越過越安心。
家人齊心,不遷怒,生活才會越來越舒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