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風雨無數,走過歲月悠悠,驀然發現,人生已近中年。
嘗遍酸甜苦辣,跨過萬丈迷津,我們終于懂得,要做一個成熟的人。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說話留意,交往留心,做事留路。
話到嘴邊應留意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件事。
韓生獻計于項羽說:“關中地勢險要,有山河為屏障,土地肥沃,此建都,可以霸業。”?
項羽看著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韓生說:“都說楚人是戴著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項羽聽說了,烹殺了韓生。
從古到今,因說話遭禍者,不在少數,究其原因,無非愛逞利齒,愛論長短。
有句俗話:“逞一時之快,得一世之悔。”
津津樂道,逞口舌之欲,并非好事,成熟的人應該懂得慎言畏出,緘默守聲。
孔子在《論語·季氏篇》里說:“言未之及而言謂之躁,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意思是: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是急躁;在不看對方臉色就貿然開口,是閉眼說瞎話。
網友@輝,分享了一件囧事。
輝三十出頭就升為老板助理,拿著高額年薪,公司員工都羨慕他。
他唯一的缺陷,就是個子不高,體重超標。
有次同事聚會,大家聊起婚姻的話題。老板說了一句:“未婚的女同胞們還等什么啊,高富帥就在你們眼前。”
同事小陸立馬接話:“就他這身高啊,頂多矮富胖!”
氣氛不免尷尬,此時,老板說:“不能這樣說嘛,心寬體胖,一身都是才華,有什么不好?”?
老板一句話,緩和了氣氛。
一個人能說會道,固然讓人喜歡,但若口無遮攔,讓別人難堪,難免讓人討厭。
會說話的人,懂得分場合,講時機,只言片語,也能讓人如沐春風。
話到嘴邊留三分,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守住邊界應留心
作家梁實秋說:“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
好的朋友關系就像一棵樹,平時沒事澆點水,打理打理,偶爾能看到幾朵漂亮的花,賞心悅目,就怕有人為了一點好處,把樹弄折了。
再好的友誼,也要自帶邊界,若不留心,可能關系就遠了。
前不久,堂哥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堂哥是做房地產的,于是很多親戚朋友都找他買房,一是出于信任,二是想圖個,好價。
堂哥的初中同學看上了他的樓盤,堂哥承諾給他最低的折扣,并且戶型隨意挑。
他的同學當時很開心,三天之內就付了定金。
可臨近辦正式手續時,他的同學又找他面談,希望能抹掉尾款,堂哥的心里很為難,可考慮多年的同學情誼,還是答應了。
沒曾想,幾天以后,他同學竟在電話里說:“老同學,你給我的折扣不大啊,附近好幾個樓盤都能賣這個價,能不能再少點。”
堂哥聽了,心里很不舒服,只說了一句話:“你不買,我馬上把訂金退給你。”
原本很好的同學情,就在一瞬間有了間隙,他們之間也因此漸行漸遠了。
生活中,很多人與朋友相處時,總覺得人情勝過一切,變本加厲地索取,理直氣壯地占人便宜,殊不知,再好的朋友,一旦透支過頭了,關系也就變味了。
被透支的朋友關系,就像被過度捕撈的魚塘,只剩下一潭死水。
太過高估一段關系,去毫無底線地透支,換來的只能是不堪的結局。
朋友之間應該靠共性吸引,彼此對等,而不是一味地打擾,無止境地消耗。
無論是同學,同事,還是親情,友情,都別透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維護,去珍惜,關系才會長遠。
事不做盡應留路
曾國藩說:“話不說盡有余地,事不做盡有余路。”
曾看到過一則寓言故事:
狼發現山腳下有個洞,各種動物由此通過。狼很高興,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獲到各種獵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等著動物們來送死。
第一天,來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找到一個小洞,從小洞倉皇逃走。狼氣急敗壞地堵上這個小洞。
第二天,來了一只兔子,狼奮力追捕,結果,兔子從側面的更小一點的洞口逃走。于是,狼把類似大小的洞全堵上。
第三天,來了一只松鼠,狼飛奔過去,追得松鼠上躥下跳。最后,松鼠從洞頂上的一個通道跑掉。狼非常氣憤,于是,它把整個山洞堵得水泄不通。
第四天,來了一只老虎,狼嚇壞了,拔腿就跑。老虎窮追不舍,狼卻找不到一個出口,最終,這只狼被老虎吃掉了。
狼,不給動物們留余地,也沒給自己留活路。
有時候,渡人也是渡己。
生活中,有的人,格局太小,做人太精,只顧眼前利益,常常樹敵,路越走越窄。
有的人,為人厚道,心胸寬廣,做事不忘留余地,積累人脈,路越走越寬。
李叔,年輕的時候是一家公司副總,主管人事。
公司一位做財務的員工,為給母親冶病,挪用公款十多萬,當時,按公司規定必須辭退此員工。
這位員工苦苦哀求李叔,求他手下留情,否則,母親沒錢救命,生活無法繼續。
李叔思慮再三,召集員工為他募捐,還借給他五萬元錢,幫他度過危機。
后來,李叔退休在家,身體狀況欠佳,這位員工經常來看望他。
《菜根譚》有言:“路經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人活一世,起落沉浮是人生常態。
做事永遠別做絕,給他人留一線,日后才能好相見。
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音響,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桀驁不羈,有話就說,敢作敢為。
走近中年,我們才懂得,說話,為人,處事都要有尺有度。
話到嘴邊留三分,謹言慎行,才能給人一種穩重誠實的感覺;
朋友相處,守住邊界,不透支關系,彼此用心維護,友誼才能長久;
得道之時,手下留情,做事留余地,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往后余生,愿你我做一個成熟的人,談吐優雅,做事有度;
也愿你好友三五個,情深意更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