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個社會人群正在面臨從未有過的撕裂,發文謾罵的,召集幫手準備打架的。
大家都在說,沒想到平時的朋友三觀這么不合,拉黑算了。
人群產生了巨大的裂痕,說明社會正在劇變的拐角處。
我們正在走出野蠻的叢林社會的邊緣,眼望著文明的契約社會的遼闊大海了。
以前的社會,講“私”
以前,幾輩人都生活在鄉村里。
王姐家昨晚吃的是啥,劉叔家又打老婆了。
全村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誰家商量個什么事,半夜都有貓墻根的,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了。
根本就沒有秘密可言。
索性,大家也懶得撒謊了。
誠信是鄉里人最不缺的品質。
但,誠信的原因是怕親戚老鄉排斥自己。
畢竟在鄉里生活。
種地,殺豬,收麥子,磨面粉,靠一家一戶不可能完成。
生產生活都是靠親戚鄰人互相幫助的,所以誰也不敢得罪。
說到底,這是一種人身依附關系。
所以,和自己關系越近的人,人們越重視,因為對自己最有用。
社會學家費孝通說:“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是個人為中心。如同在水中投入石子,推出一圈圈的波紋。越接近中心,紋路越強,越接近邊緣,紋路越弱。
所以稱之為差序格局。
這種推及的波紋就是彼此之間的聯系。
你離我越近,紋路越強,聯系也越強,我對你自然比對別人要好。
因為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格局,所以重點也在一個“私”字,也就是一種私人的關系。
所以遇事都要先估量一下彼此的距離和關系。如果關系近,那就凡事有商量;如果關系遠,那就別怪我不近人情了。
在這種思維習慣下,人們熱衷于追求共識,三觀一致,喜歡抱團。
對事情看法一樣的,我就和你好;不一樣的,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是敵人,雖遠必誅。
所以才會有“自己人”、“外人”這樣的區分。
對自己人彬彬有禮,誠信君子;對外人就特別蠻橫。
說到底,講的不是理,心里想的還是“私”。
實際上,是否有共識,現在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城市化以來,鄉土社會已經逐漸瓦解了。
人們都進了城。
四面八方的人匯集在城里,誰是你的親戚鄰居?
早就不種地了,也不養豬了。
都到公司里上班,領著自己的薪水,買著超市里的生活用品,米面菜肉。
你還有啥事,是離開親戚鄰居,自己沒法生存的?
沒有了。
現代文明社會,市場經濟,人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勞動養活著自己。
沒有誰是離了誰活不了的,誰也不是誰的恩主。
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農民工,都是靠著自己的勞動換來的生存機會。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就連官員也是靠著在行政崗位上的勞動養活著自己。
要說誰養活誰,只有父母撫養著年幼的孩子。
以前在傳統的鄉土社會里,人和人之間靠個人信譽,畢竟親戚老鄉都看著呢。
但是到了陌生人組成的社會里,靠個人信譽,風險就太大了。反正我和你
不認識,我生活也不是靠你,所以得罪了你沒關系。
所以從鄉土社會里出來的中國人,突然發現周圍沒人管了,心底早就形成的“私”就放大出來。
以前在熟人圈子有多誠信,多厚道,今天在陌生人環境里就有多雞賊,多蠻橫。
“中國式聰明”就是這么來的。
其實是叢林社會習慣的那套法則,帶到城市里來了。
現在的社會,講“契約”
在這樣的社會里,人心里的“私”,想要找到土壤很難。
因為現在的社會里,人和人的關系,就像捆柴一般。
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都立在一個平面上,各個人對于團體的關系都是相同的。
在這樣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自由的,獨立的人格也就能發展出來。
所以沒有高低貴賤,沒有敵我。
在這種情況下,契約精神,就代替了鄉土里的拉幫結派搞關系。
契約精神就是尊重人。
去商店買東西,你花錢,他給你貨,平等交換,這是契約。
雇人打掃衛生,你付錢,他出勞動力,這是契約。
你花錢買的是他的勞動力,不是他的人權。
我們在等級社會太久了。
有人老覺得,老子花錢雇你打掃衛生,你就得聽老子隨便使喚,還得對老子感恩戴德,老子養活了你。
其實他沒意識到,他花錢,也得到了收益,雙方是平等交換。
誰也不欠誰的。
只有在人人懂得契約精神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人們才能夠發展出良好的教養,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這個社會才是真正的進入文明社會了。
契約精神就是不要超出約定范圍要求人。
領導的司機本來是負責接送領導上下班的。
后來照顧老人,跑關系,送孩子上下學都成了他的活,儼然一個家庭仆人。
就因為自己有權有錢,就能超出約定范圍去使喚人?
最后雙方都陷入了人情關系的糾纏中。
人情還不清,只能用權力去還,裙帶腐敗就滋生出來了。
我們以前的社會總是有等級,有親疏,有遠近。
講人情,講蠻力,講勢力大不大,唯獨不講理。
遇到事就站隊,遇到反面觀點就排斥,遇到爭執就耍橫,無條件順從比自己輩分大,等級高的人,無條件欺負比自己低的人。
這都是叢林社會弱肉強食的邏輯。
這樣的社會只能內耗,無法前進。
一個社會,只有大部分人從這種思維里擺脫出來,講契約精神,從心底自覺嚴守合約,人人值得信任。
人在社會上才有安全感。
不用在無謂的人際關系,爭斗中浪費感情,才能有心思精力去做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社會才能向前發展。
這幾天,人群這么撕裂。
說到底,是社會變革期的裂痕。
傳統社會,是基于身份依附的一整套封閉的價值觀;現代社會,是基于個人自由、契約關系的一整套價值觀?。
在目前的過渡階段,血緣關系的作用越來越沒那么重要了,三觀一致越來越重要。
但三觀不一致呢?
觀點不同的,真的就不能相處了?
這和狹隘的叢林社會有什么區別?
其實,現代的文明社會的底線是一樣的。
這個底線,就是獨立人格基礎上的契約。
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但是我尊重你的人格,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并且遵守你我之間的契約。
人和人的關系,無論是親人之間,還是個人和公司,個人和政府都是一種契約關系。
血緣關系,最終也是靠契約關系維系的。
現在的時刻,是這個古老的國家,從野蠻走向文明,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陣痛期。
一部分人已經開始覺醒,率先走入了文明的現代社會。
他們脫去了獸性,散發著人性的尊嚴。
帶著獨立人格、契約精神,對異見的包容。
這部分人里,有你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