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次德爾塔新冠疫情,自南京開始,而后張家界、揚州,鄭州也由緬甸航班波及,隨后,截止到8月15日,全國共有29個高風險地區,112個中風險地區。
其中29個高風險地區分布在云南(1個)、江蘇(10個)、河南(15個)、湖南(3個)。
112個中風險地區分布在10個省份,其中江蘇36個、河南42個、湖南14個、湖北6個、云南5個、山東3個、海南2個、北京2個、上海1個,內蒙古1個。
一時間,國人似乎又體會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緊張狀態。
很多地區出臺了彈性工作制,很多中高風險地區實行閉環管理;
加上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門發出的延遲開學通知,不禁使得家有學齡期兒童的人們更添焦慮。
朋友圈里面大家最多的感嘆就是:這疫情何時是個頭呀?!
那究竟應該如何緩解疫情對工作、學習和生活侵擾而帶來的心情焦慮呢?
給大家分享以下四個策略:
多讀歷史不迷茫
多維對比不沮喪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與大自然斗爭的歷史。
別的不說,僅以瘟疫而言,我們來看幾個歷史案例:
雅典鼠疫(公元前430年—前427年)
這次鼠疫爆發于伯羅奔尼撒戰爭第二年,當時的雅典正準備擴大勝利成果。大鼠疫殺死了雅典一半的人口并襲擊了整個希臘。人們悲慘地在街頭死去而無人收尸。大鼠疫造成希臘的衰落,羅馬崛起。
安東尼瘟疫(公元164年—180年)
這是爆發于羅馬帝國的傷寒、天花、麻疹等多種瘟疫事件,共造成羅馬帝國500萬人死亡。
查士丁尼瘟疫(公元541年—580年)
此次鼠疫最初先在羅馬帝國的埃及爆發,接著迅速傳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帝國其他地區。羅馬帝國1/4人口死亡。
歐洲黑死病(公元1347年—1353年)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席卷整個歐羅巴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至少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7500萬。
黑死病之后,歐洲社會快速轉型,文藝復興萌芽。
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16世紀)
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里居住約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歐洲殖民者帶來的天花,另外還有腮腺炎、麻疹、霍亂、和黃熱病等,對原住民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所以當今天的西方國家指責別國的人權時,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發跡的歷史,隱藏了多少殖民地的血淚。
明末瘟疫大流行(17世紀中葉)
學者曹樹基研究得出:明末的瘟疫僅山西和直隸河南三省病死的人數,就超過1200萬。而崇禎帝統治的17年,瘟疫總共流行15年,殺死了大明朝一半的人口,也給清軍入關造成了極為有利的形勢。
西班牙大流感(20世紀初)
這是20世紀人類的噩夢。1918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首先爆發于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在一年之內席卷全球,患病人數超過5億,死亡人數超過4000萬,相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4倍。
一戰加上瘟疫,削弱摧毀了歐洲幾個傳統的大帝國。
……
例子很多,不再一一列舉。在世界歷史上,由于戰爭爆發、科技落后、觀念沖突等綜合原因,大瘟疫不僅不絕如縷,且殺傷性極大。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每次大瘟疫之后,人們不是創新了科技,就是創新了社會管理制度。瘟疫病毒雖然囂張,但獲勝的總是人類!
這次,也不例外!
但近半個世紀以來,通過科技進步、國際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人類對抗瘟疫病毒的能力也在大幅度增加。
這次新冠雖然來勢洶洶,但依托于高度發達的基因測序、生物病理學等技術,醫學專家對于病毒的結構、性狀和變異規律都有了快速識別。
大數據技術使得我們的流調溯源變得路徑清晰,能夠在短時間內描繪出病毒傳播軌跡,為整個疫情的可控可治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疫苗技術的神速進步,點燃了人類的希望之火。
再加上以我國為代表的優秀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手段,新冠一定可以被控制、被戰勝。
所以,有了歷史的大視野,看當下的問題就會通透很多。
多維度的比對,更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站在歷史的寬度,當下的窄關,定能通過。
關注新聞不過度
相信科學不迷信
疫情來襲,各種媒體為了漲粉,多會運用富有沖擊力的標題來引流。
而各種社群里面的討論,許多發聲者也加了自己的情緒。
我們出門看到小區封控,到超市商場各種掃碼,打開手機各種頭條……
在這樣的信息轟炸下,我們每個人難免產生極大的心靈恐慌。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人員,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你所關注的微信公號里面,有一大半的資訊是換了個馬甲重復出現的。
我們當然要關注疫情的進展,但沒有必要被標題黨帶了節奏,惶惶不可終日。
再者,說到底,德爾塔也還是新冠的一個變種,沒有達到傳人于無形的能力。
只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就是安全的。
南京毛老太的揚州之行最能說明問題。
她一路坐公共交通到揚州,在密閉車廂里一兩個小時,與她并肩而坐的乘客都沒有感染,而棋牌室的沒有戴口罩的牌友多有發病,就說明了這個科學道理。
所以不要過分擔心,而要科學應對。
好好鍛煉身體,不去聚餐聚會,出門戴好口罩,回家立刻洗手,就歐了!
這種看似簡單的防護措施,其實是解決目前復雜問題的最有效最智慧的途徑。
社群發言不偏激
負面能量不轉嫁
現在是一個網上社群取代線下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加入了不少微信群或QQ群。
這樣的線上社群極大方便了我們的工作生活,但是有一利有一弊:很多社群也造成了我們很大的困擾。
你本來想分享一個時政資訊,但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卻指責你立場不對;
一個群友發了一個強身健體的藥方,你卻認為他這是反科學的;
你贊成某網紅的觀點,你的同事卻大罵這個網紅是人渣……
在資訊多元化的背后,其實我們面對的是價值觀的多元化。
即便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好同事、好朋友,大家在某些事情上觀點都可能截然相反。
這在今后,是一個常態!
如果我們因為在朋友圈的一條信息被好友質疑,而悶悶不樂;
因為在公司群里的一個曬圖被同事批評,而郁郁寡歡;
在孩子家長群里一個對老師的問候被其他家長嘲笑,而斤斤計較——這些都是毫無必要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
正是因為不同,每個個體才有了自己的價值。
別人質疑我們的觀點,這是由于三觀、經歷、知識結構、家庭影響等綜合原因造成的。
而且,他愿意與你探討,說明他對你的意見的重視!
我們完全沒必要臉紅脖子粗地去爭吵。
善意的留言,就好好溝通,和寬;
惡意的留言,就拉黑了之,去窄。
一定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好情緒、好心情,才是我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保持節奏不忙亂
遵守規定不添亂
疫情來襲,我們原來的工作生活節奏肯定被打亂。
這就要求我們要迅速根據當下的要求重構生活節奏。
彈性辦公的,要調整好流程銜接;
居家待命的,要學會遠程協同;
隔離不出的,要堅持室內運動;
必須出差的,要做好安全防護。
我們不妨把疫情看做是上天給我們的一次休息的機會,把原來耽誤的親情補回來,耽誤的休息休回來,耽誤的充電充回來。
這樣第一我們當下還是安排得滿滿當當,非常充實,也不焦慮;
第二我們為疫情結束后更好地工作生活打下了基礎。
我在這里尤其強調一下:由于管理的需求,我們到任何一處地方,都增加了掃碼測溫等動作,更別說中高風險地區一輪輪的核酸檢測。
這里面,最能檢驗人的大局意識和共情意識。
這些志愿者、大夫護士、小區保安、社區工作人員,與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也有家庭孩子,有自己的各種事情。
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都是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病毒。
所以他們要求我們戴口罩、測體溫,遵守各種規則,不是給我們找麻煩,而是我們的天使。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國家各級政府的規定,全力配合好這些基層工作人員,早日共渡難關。
而不是質疑他們有什么權力干預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吵大鬧。
如果因為自己心情差,轉移到那些工作人員身上,輕則導致沖突,心情郁悶;重則身敗名裂,得不償失。
前幾天廣東茂名發生了一起案件:一個騎電動自行車的人沒有戴頭盔,被交警攔下。
此人竟拔刀襲警,砍殺警察!隨即被警方抓獲!
先不管他是否有精神障礙。
這個心態,就是典型的錯把恩人當仇人,狗咬呂洞賓。
制止你不戴頭盔、不戴口罩,本質上還是為了你的安全考慮。
8月16號河南商丘虞城通報新增的一個新冠肺炎案例,就是因為不戴口罩與鄰居吵架而感染的。
沒有人管你的時候,就是天管你了!
天來管,一般沒有好下場!
所以,好好遵守疫情期間的各種規定,是對自己身體健康和心靈健康的最好保護。
最后,我們共同祈禱這次疫情盡快過去!
就像2020年疫情時一個網友說的:現在才明白,車水馬龍、人潮涌動,那才是最值得懷念的生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