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說
低級快樂窄,越放縱越空虛;
高級快樂寬,越自律越自由。
文?| 有書問心淺笑
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說:“一個人以什么為樂,便有著什么樣的人生導向。”正所謂:“有所得是低級快樂,有所求是高級快樂?!?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但我們往往容易陷入“低級快樂”中:睡前打算看十分鐘短視頻,一晃眼卻已到深夜兩點半;本想吃兩口炸雞解解饞,一不小心卻吃掉半個全家桶;……一邊享受低成本無價值的快樂,一邊懊惱無法保持自律。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掉進“低級快樂”的陷阱,正是因為“嗑瓜子效應”。所謂“磕瓜子效應”,就是我們很容易拿起第一顆瓜子,然后是第二顆、第三顆,哪怕中途會去做一些別的事情,也會在回來后接著磕。等回過神,幾個小時已經不見了。這樣的快樂,最容易拖垮一個人。
“嗑瓜子快樂”,讓人失去前進的動力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快樂沒有本來就是壞的,但是有些快樂的產生者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憂?!?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text-indent:0em;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命運如同善于算計的商人,所有的賦予,都在暗中標好價格,讓你連討價還價的余地都沒有。一如沉溺于“嗑瓜子快樂”的人。古時候,有一位十分厲害的將軍,屢戰屢勝,備受人們的尊重。他可以隨手舉起幾百斤重的銅鼎,神色自若;也可以輕易拉滿強弓,百步穿楊。百姓們紛紛贊揚:“只要有將軍在,便不用再怕敵人的進攻?!?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text-indent:0em;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一語中的,敵人果然不敢來犯。但時間久了,將軍不再樂于練兵保護百姓,開始傾于享樂,還迷上了戲曲,甚至廢寢忘食地聽戲,一聽就是一整天。這讓他沒有時間勤于練功,更沒有心思關注敵人的動態。終在一天,敵人兵臨城下,將軍慌忙上陣,卻發現自己力氣全無,武器也已銹壞,最終敗下陣來。這便是沉溺于“嗑瓜子快樂”的后果,這種快樂短暫,不能讓我們汲取到對自己有幫助的養分,也不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有益的影響。
相反,“嗑瓜子快樂”在侵蝕我們時間、精力的同時,還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影響到我們的情感。在一則新聞中,長沙一位女大學生因為長期熬夜玩游戲,患上卵巢早衰。在一檔情感節目中,妻子買衣服無節制,不僅把丈夫每月工資消耗完,還欠下了二十萬網貸。這樣的低級快樂,只能帶來一時短暫的快樂,甚至會在愉悅之后,因為沒有收獲感而感到空虛,因為不能面對壓力而感到懊惱。這樣的快樂,也被稱為是“多巴胺快樂”。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對快樂的感知來自大腦中的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的釋放,會讓我們心情愉悅。如刷短視頻、玩游戲、聽八卦等,都會因為即時的反饋,讓我們產生多巴胺,感受到快樂。而多巴胺注定是會快速消退的,想要保持這類行為帶來的快樂,便要密集的刺激。于是,我們的時間便在無形中被這些行為所吞噬,大腦也會因此不斷追尋這種時效短的反饋,不再勤于思考。看上去越舒適的“獲得”,越是倒退的下坡路。沉溺于“嗑瓜子快樂”,往往會難以克制欲望,也不會給自己計劃長遠的未來。最終,變成一個只會“嗑瓜子”,沒有長遠追求的人。
“高級的快樂”,讓人獲得成長的能力
有三位信徒,曾向一位禪師請教:“都說佛能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并不覺得快樂,為什么呢?”禪師說:“想要快樂并不難,先要明白你為什么活?”“死亡太可怕,所以要活著?!?/span>“活著是為了勞動,好養活一家老小。”“活著是為了在老去后,享受清閑。”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不快樂,一想到活著,便是死亡、勞動、年老。一個沒有理想和信念的人,是沒有辦法真正快樂的?!?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text-indent:0em;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的確如此。真正高級的快樂,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可以讓人感受到深層次價值的快樂。就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認為:“人和動物追求的快樂相比,人所追求的快樂應該更加高級和偉大。比如把快樂建立在個人發展、理想追求上?!?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text-indent:0em;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在兒童教育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患有“閱讀障礙癥”的群曉,并沒有因為自己天生不能閱讀,而避開“學習的苦”,體驗大多數孩子向往的“快樂”。相反,他更是自律百倍:學校晚會上,在看節目的間隔,他會偷偷看幾眼書,只因為自己背誦比別人慢;回家的路上,借著昏暗的燈光,他依然手持書本,希望媽媽可以幫助自己復習;甚至,為了更好的記憶,他把字刻在胳膊上,笑言“刻得越疼,記得越牢”。命運沒有辜負他不眠的每一個深夜,最終,群曉克服了“閱讀障礙癥”,實現了“閱讀自由”,擁有了真正的快樂。
劇作家蕭伯納說:“人生最大的快樂是致力于一個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很多人無法擁有真正的快樂,其原因便是只想尋找快樂,而不是制造快樂。而制造快樂的過程,并不只有愉悅這一種體驗:經過長期的鍛煉和控制飲食,才能擁有人人稱贊的好身材,享受健康帶來的快樂。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刻苦學習,才能擁有不可否認的高能力,享受成長帶來的快樂。這種真正讓人感到踏實、滿足的高級的快樂便是“內啡肽快樂”,與門檻低的“多巴胺快樂”不同,“內啡肽快樂”有很高的門檻,需要持續的努力,恒久的毅力。在沒有反饋,結果未知的情況,孤單、痛苦、疲憊地堅持著,一旦跨過設定的門檻,身體便會產生內啡肽,讓人感到快樂。如跑步帶來的愉悅感。這種快樂,是經過一定付出所獲得的,是可以產生復利、讓人成長的。這便是長期的快樂,高級的快樂。它從不會讓人唾手可得,它看上去煎熬且無法控制,但卻可以讓人活成自己期待中的模樣,擁有真正的滿足感。
低級快樂是放縱,高級快樂靠自律
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有言:“不應該迫求一切種類的快樂,應該只追求高尚的快樂。”抗拒“嗑瓜子快樂”的方法,從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禁樂主義者”,兩者皆為極端。所謂:“習慣不可能根除,只能夠被替換?!?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text-indent:0em;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最好的辦法,是用“內啡肽快樂”,代替“嗑瓜子快樂”。下面三個小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扭轉快樂的方式,獲取深層次的滿足和快樂。1、把“瓜子”拿走朱元璋曾問大臣:“天下什么人最快活?”大臣們各執己見,有的說功成名就的人最快樂,有的說富甲一方的人最快樂。只有一位叫萬鋼的大臣說:“畏懼律法的人最快樂。”畏懼律法的人,通常不會有紛亂纏身,便不用提心吊膽、過分憂慮,自然快樂。這便是“自律即自由”。
高級的快樂,便需通過自律所獲得,而自律的第一步,便是把“瓜子”拿開,如此,才不會輕易掉進“嗑瓜子快樂”中,才能沉下心,享受延遲滿足。2、不斷給自己正向反饋有科學研究表明,容易沉浸于“嗑瓜子快樂”的人,往往是因為心理缺乏安全感,或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讓人無意識去尋找快樂,以消除這種負面情緒,所以容易獲得的“嗑瓜子快樂”,便成了首選。書籍《快樂其實很簡單》中說:“別懷疑,你就是自己的治愈系?!?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text-indent:0em;box-sizing:!important;overflow-wrap:!important">把自己的負面思維轉化為正面思維,多給自己一些正面反饋。肯定自己的優秀,強化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感受到積極向上的能量,會讓我們更容易攻克“嗑瓜子快樂”,一步步走向“內啡肽”。畢竟,肯定生肯定,否定生否定。3、確立目標,成就更“快樂”的自己劉邦在“創業”前,所有的快樂,幾乎均和“高級”無關。但在他確定人生目標,并開始踏上實現的道路時,他便離“嗑瓜子快樂”越來越遠。在攻占咸陽城后,看到無數的寶物和數以千計的美女,劉邦本想在這里住下。在張良的提醒下他意識到穩定關中秦人遠比享受寶物要重要得多。因此他約法三章“殺人者處死,傷人者處刑,盜竊者判罪”,贏得人心,最終迎來真正的快樂。一個人,擁有了更大追求,才不會被眼前的“嗑瓜子快樂”所誘惑。當然,確定目標很重要,找到途徑亦很重要。不管是羊腸小道還是康莊大道,每前進一步,都可以加強堅持的信心,即使困難重重,也能盡力而為。
博物學家布封說:“最嚴重的浪費就是時間的浪費。”歲去弦吐箭。時間最不會說謊,你用它做了什么,它便會寫出什么樣的結局。用來享受“嗑瓜子快樂”,它便會寫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用來追求“內啡肽快樂”,它便會寫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愿我們都能沉心靜氣,讓時間發酵努力,提升內心,成就自我,獲得真正的快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