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1937年,宋子文入股南洋公司,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宋子良、杜月笙也成為公司董事。據史料記載,南洋公司當時已是經營不善、奄奄一息,宋子文收購這樣一個公司意欲何為呢?
2014年12月2日,筆者應邀參加廣州市大元帥府紀念館主辦的“緣起緣落——宋子文與廣東”國際學術研討會,當面請教有關專家,對這段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1922年,在南洋公司最輝煌的時候,創始人簡照南突然去世,成為南洋公司盛極而衰的轉折點。簡照南逝世后,南洋公司的經營日漸下滑,1924年的利潤驟降到47.9萬元。簡玉階削減了自己的年薪和活動經費,以表示自己對南洋公司的貢獻不如其兄長。與簡照南相比,簡玉階不夠果斷堅毅,家族生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簡氏家族的幾個人無視簡玉階的管理權威和其他專業管理人員的意見,使公司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
1928~1929年,南洋公司出現了嚴重的虧損,后來幾年雖然有所復蘇,但是年度利潤再沒有超過60萬元,僅為簡照南時代的一個零頭。1931年,公司僅有76萬利潤,處于崩潰的邊緣。當時宋子文愿出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簡家三分之一的股權,但被簡家拒絕。
上世紀30年代初,日寇占領東北,日本煙草迅速覆蓋東三省和華北市場,南洋公司發展空間進一步遭到擠壓。到1936年,公司利潤只有30萬元。簡玉階獨力支撐公司業務,已感力不從心,更談不上與外國公司的競爭。于是簡家主動向宋子文求援,愿以低價讓給宋子文20萬股,并把自己保留的20萬股交由其掌握。于是,宋子文入主南洋公司,其弟宋子良和滬上名人杜月笙成為公司董事,簡玉階降為第四大股東。宋子文入主以后,南洋公司暫時得以維持??箲饡r期,公司在上海的工廠被日軍炸毀,大陸市場幾乎全數喪失。
國內研究宋子文的專家認為,1935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大批民營銀行、錢莊、工商企業破產倒閉,宋子文入股國內知名民營企業,客觀上以資產重組的方式挽救了它們。因為南洋公司是當時規模最大的民營卷煙企業,與英美煙公司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如果南洋公司因經營不善而倒掉,中國煙草市場將會被洋煙壟斷。但是,問題是宋子文當時的身份是公私要職一身兼,動用的是廣東銀行的資金,因此被有關史料認為是“官僚資本主義對民族工業的掠奪和控制”,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宋“貪腐”的證據。
盡管宋子文入主民族企業的方式存在很大爭議,但是,如果沒有宋子文當時的出手,南洋公司將難逃破產命運,它所創立的“雙喜”品牌,也許早已湮沒在歷史煙云之中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