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南澗消息 跳菜是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的傳統民間藝術,被譽為南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如今,隨著南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傳統跳菜藝術經過發掘、整理、創新,逐漸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成為南澗縣的一張靚麗名片。
跳菜融音樂、舞蹈于一體,在云南大理彝族聚居地的禮賓宴會上常見的一種上菜方式——“跳菜”。“跳菜”又名“抬席”,分兩部分內容:宴會開始時叫“上席”、“出席”,宴會結束時叫“撤席”或“下席”,一般以前者為主體。凡遇婚、喪一類紅白喜事,舉行10桌以上的宴會都要“抬席”,主人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
“跳菜”顧名思義,即舞之上菜。宴賓時,通常用方桌沿兩則一溜擺開,賓客圍坐三方,中間留出一條“跳菜”通道。三聲大鑼拉開“跳菜”序幕:大鑼、蘆笙、三弦、悶笛、樹葉等民樂齊奏;姑娘小伙“嗚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聲與純真優美的民樂聲,匯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間交響樂而令賓朋好友欲仙欲醉……
此時,“跳菜”總領引導眾“跳菜”高手登場亮相。他們供揖拜諸位廚師和樂師之后,“跳菜”宴正式開場。“跳菜”者通常用黑漆溜金木盤,內裝8碗(碟)菜,在神秘豪放的“嗚—噻噻”的吆喝聲中,只見頂著托盤的光頭漢子雙手拱揖,腳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另一個頭頂和雙臂各撐一菜盤(共24碗)的漢子緊隨其后入場。他們合著古樸純厚的民樂協奏曲,臉上作著滑稽風趣的怪相,跳著歪來復去而又輕松、優美、流暢、連貫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場。兩位手舞毛巾的搭檔,則怪態百出,形如彩蝶戲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為其保駕護航。
一對托菜手即要上菜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特定的樣式,每碗菜都象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規矩逐一落桌,絲毫不亂。
每一對托菜手剛退場,只見一位頭頂托盤內裝12碗菜,口中銜著兩柄銅勺,勺上各置一碗菜,雙臂各疊5碗菜的“空手疊塔”頂級高手合著鼓樂聲上場。那一起一落、搖來晃去的舞姿使眾賓客為之捏一把汗,生怕盤翻菜灑而不敢出氣。只見表演者從容自如,重疊在他臂、口、頭上的24碗菜卻隨著他的舞姿位置變換而穩穩當當,連一滴湯汁也不曾濺落出來。表演者臂、肘、手、口、頭功齊用,開張整合,緩急有序,讓人在“天人合一”之中見美、見奇、見情,不能不為之驚嘆叫絕。
大理州煙草公司南澗縣分公司饒華松,請編輯給予修改、指正,謝謝!聯系電話:13577853396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