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清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張家人給張英寫信求救。張英回信,內容是:“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明白了,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很受感動,也讓出三尺,這樣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由此,安徽桐城“六尺巷”的美德故事流傳至今。
張英身居高位,權重卻不恃權、位高卻能禮讓,實在令人敬佩。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六尺巷”故事中體現出的中華美德,仍值得職工尤其是領導干部學習和借鑒。
要容讓。不能小肚雞腸,見利就上,爭個不停。要像張英那樣“讓他三尺”。當然,禮讓、謙讓,不是無原則的忍讓。要有一種胸懷氣量,講究德行風度。“勿以善小而不為”。
要擔當。當年張英的家人與鄰居為宅基地發生矛盾,驚動了張英,當地的管理者沒有擔當精神難咎其責。所以,作為管理者不要上交矛盾,要自警自勵,勇于擔當,敢于負責。
要自律。人要抵擋誘惑,不放縱欲望,珍惜職位忠實履責。當年張英并沒有以勢壓人、公權私用,所以有了后來“六尺巷”的故事。可見,領導干部面對手中的權力,要嚴以用權、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為民服務。
要示范。張英身為“宰相”,正人先正己,作出了良好的示范效應。所以,今天的領導干部要講規矩,做楷模,“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嚴以修身,嚴字當頭,清廉自守,引領風氣。
要理解。張英的回信,話不多,但用心良苦,其家人理解和支持,所以“讓他三尺”。鄰居受到感染,也讓了三尺。“六尺巷”啟發人們,干部先要管好自家人,得到家人的理解,自我約束,主動避嫌,慎始慎微,善始善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