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泰山周刊》編輯整理 火鐮、煙袋和煙荷包,以前吸煙人隨身攜帶的三大件。它們因需而生,隨著煙草的盛行而興旺,時過境遷,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自然湮滅,興衰400年,默默傳承著并融入中華文明,書寫演繹著豐厚的中國特色煙草文化。
火鐮,是一種比較久遠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時把形狀做成酷似彎彎的鐮刀,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而得名。火鐮由三部分組成:火石,一種經過河水沖刷、石與石之間相互摩擦留下的質地比較堅硬、在快速撞擊時能產生火花的石頭,也有少量從山里直接開采出來的純度比較高的原始石頭;火絨,是把在春夏之交時期采摘的艾葉晾干后,用手工搓成絮狀的可燃物;鋼條,一般就是用硬度不太硬的普通鋼條,打造成彎彎鐮刀的形狀。火鐮是利用摩擦生火的原理,使用時,反復用鋼條與火石摩擦,使之發熱,然后用力向下猛擊火石,產生的火花點燃在火石下面的艾絨,再把艾絨放在裝好旱煙絲的煙鍋子上,吸煙者使勁快速吸幾口,使煙鍋子里面的煙絲燃燒后,就可以舒心有節奏地吸煙了。
煙袋,是吸水煙和旱煙的主要工具,由煙袋鍋、桿和嘴三部分組成,有獨體的和分體的兩種。獨體的就是用一種材質加工而成,分體的鍋、桿、嘴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其材料是根據主人的愛好、身份、地位的不同因人而異。
煙荷包,盛煙絲的包,用綢布縫制,上面繡著花鳥蟲獸、典故人物不同圖案。誕生于明代,盛行于清和民國初期,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后隨著香煙的普及,慢慢的淡出了人的視野。
在這三件中,煙袋能體現主人的身份,煙荷包則蘊含著繡制者的情意。一桿煙袋,不管是獨體還是分體,材質最重要,普通人的煙袋,可以用一根竹筒加一個鐵的或者是銅的煙鍋即成。而那些有身份的(包括當下的收藏者)則對制作煙袋的材質、工藝、造型特別講究,獨體的有的用黃梨木、紫檀木、烏木等名貴的稀有嘉木;分體的煙嘴用高貴的玉石、瑪瑙、青金石、翡翠等,煙桿用銅銀、象牙或木制作,以烏木為最佳,煙鍋用黃銅或純銀,有的在煙嘴煙桿煙鍋上,精雕細琢,鏤刻上不同的圖案;有的還把煙嘴煙桿煙鍋加工成山、獸、花、鳥、木等形狀。在晚清時期,皇宮里的王孫貴族,一桿煙袋,價值萬兩銀子的不乏其數。當下的收藏者(也包括土豪)更是把用珍稀的材質、奇特的造型、精工的雕刻、時間的久遠作為衡量煙袋優劣的標準,價值上萬甚至幾十萬。繡花的煙荷包,極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它與煙袋被主人隨時攜帶于身,與主人形影不離,所以,荷包多為母為子做,妻為夫做,以在分離時表達思念之苦、相思之情。煙荷包更重要的作用,是少女贈與意中人的定情信物,一只手掌大的荷包上,少女千針萬線細細密密的繡上并蒂蓮花、比翼鴛鴦等圖案,包蘊了少女對愛情的無限遐思和向往,繡荷包的深情厚誼,在一些耳熟能詳的民歌里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三種吸煙的工具早已塵封于歷史的煙云中,當下所能見到的,也只能在影視里或者在收藏者那里了。但是,這三件所產生的文化,早已融入中華民族泱泱的文化族譜中,物雖去,文化永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