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悅網編輯整理 (三) 我和伙伴們都驚呆了
1995年7月31日,一場洪水襲擊了我們這個小城市。我的煙盒、郵票差點全軍覆沒。洪水半個月之后才消退。等我回到家,發現整個房子都塌了。我們在淤泥里尋找著能用的家具、鍋碗瓢盆。尋找了兩天左右,郵票沒找到,不怎么心疼,因為剛接觸郵票1年,沒有什么感情。煙盒可是我4年的心血呀!所幸老天有眼,第3天,我在離我家50多米遠的一堆泥里發現一個泡在水里的塑料袋。一捏厚度,有兩本新華字典那么厚。心里有數了,這一定是煙盒。撈出一看,里面粘著厚厚一層淤泥,400多張煙盒粘到一起。
當晚,我抱著這坨泥,住到農村親戚家。先一張張揭開,洗掉黃泥,再一張張攤到炕上烤干。親戚家里養的花貓跳到炕上,踩爛了幾張煙盒。我正在心痛,我媽突然沖過來,把煙盒都扔出窗外,邊扔邊罵,說我把這些破爛紙攤到別人家的炕上,煙盒上面有泥,還有無數細菌,把人家炕弄臟了。說著還要揍我,我嚇得趕緊溜掉。半夜,趁他們都睡著了,我又偷偷撿了回來。
第二天,我媽回家撈家什,我留在親戚家。白天,我把煙盒一個個揭開洗完在太陽底下暴曬。中午太陽很毒,曬得我眼冒金星。院里養的雞鴨也來搗亂,踩了不少。下午又刮一陣風,又吹跑不少,我滿院子追。……折騰了足足一個星期,暑假結束之前,才把這些揭完,揭壞的約有100張,風吹跑的,雞抓爛的,有30多張。真是損失慘重,大傷元氣。殘兵敗將只剩300多個了。
洪水蹂躪過的殘兵敗將:
1996年—1998年,這3年我上了中專,學習美術設計。這一時期,郵票、煙盒一起搜集,其實這段時間喜歡郵票多一些。一是因為學校門口有賣郵票的,二是因為這個時候煙盒大量出現硬盒,拆開不好看,不拆開沒地方存放,總是很糾結。
1996年,受集郵的啟發,我第一次把煙標裝冊。家里淘汰下來的影集,裝煙標正合適,一頁能裝4張。裝冊之后,效果特別好,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我就想把所有煙標都裝冊,到文具店一打聽影集的價格,嚇得我倒吸一口涼氣,最便宜的也要10元。當時我一個月零花錢也就50元左右。只好打消念頭。
1997年,全國興起集郵大潮,我從郵票商手中批發一些郵票,零售給學校各班的學生,賺了點小錢。大約幾百塊,全買了郵票。可惜沒有賣煙標的,如果有賣,估計我也會買。
在這一年,我把郵票和煙盒都貼在我的臥室墻上,突然發現,很多煙盒的圖案和郵票類似,甚至相同。這一驚人發現,促使我一直沒有丟下郵票的搜集。也算愛屋及烏。2013年,我寫成一篇研究郵票與煙標雷同的的帖子,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發表在百度煙標吧和集郵吧。其實想法早在1997年就有了。
為表達我對煙盒的崇拜,我把臥室改為“聚煙閣”,并且題寫一副對聯:“煙里乾坤大,盒中天地寬。”此時爸媽已經不再反對我搜集煙盒,因為我在中專學習成績比較好。
1997年底,我從集郵報上看到本地有一位搜集煙盒的人。還有他的聯系方式。他叫李潤田,是本市熱電廠廠長。因為總都有出差的機會,所以外地煙盒特別多。我先打電話預約,到了李廠長家,見到滿滿5大冊煙盒,給我極大的震撼。大部分都是無過濾嘴的。相比之下,我帶去的準備交換的郵票煙盒,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李廠長看了我的東西,沒有留下,只是給我說了許多鼓勵的話,臨走還送我一些煙盒。并介紹我本市另外一位煙盒愛好者,叫王瑩,是本市電視臺臺長。我又馬不停蹄趕到電視臺,直接到王臺長辦公室,說明了來意,王臺長和我交換了大約20多個煙盒。這兩位就聯系了一次,再沒去過。因為我臉皮薄,手中的煙盒復品太少,又太破,拿不出什么東西和人家交換。實在不好意思去他們那里了,好像我去打劫似的。
1998年年末我畢業了,學校分配我們去吉林市上班。單位叫佳藝工藝品廠。工作地點在郊區,去市里得坐車1個小時。一天工作13個小時,兩個月才放1天假。上班累得回寢室就睡覺。一個月才賺450,一沒時間二沒錢,這一年,我的煙標收藏徹底結束。
1999年,因為不滿意工藝品廠的待遇,我們集體跳槽到長春亞光工藝品廠。工作很清閑,下午4點下班,一周休兩天。工資一個月800左右。
來長春第1個月,就增加了500多種煙盒,大部分都是硬盒。因為單位在楊家崴子,緊鄰火車道,來往旅客扔下的煙盒不少,我下班就去撿。從楊家崴子沿順著火車道,走半小時,就能走到長春火車站。那時火車還沒有實現電氣化,也沒有8次提速,火車道兩側可以自由來往。那幾年煙盒種類真多,可以用“井噴”來形容。尤其是湖北省,估計有上萬種煙盒!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幾乎每天都能撿到20多種。每周休息時,就和單位同事一起去市里玩,大伙有說有笑,沿著火車道走,路上同事也幫我撿。我帶著一個編織袋,沿著火車道,上午出發,下午回來,能撿滿滿一袋子煙盒,有時候得兩袋。最多一天撿了95個,有52個我沒有的。還常常能撿到香煙,甚至有整盒的,我不會抽煙,煙都分給同事了。夏天收獲多,冬天收獲少,因為冬天火車不讓開窗,扔下的煙盒少。無論冬夏,就是費鞋。多次因為只顧低頭看地上,差點讓火車撞。現在想來有點后怕,感覺那時太瘋狂了。后來看一本書說,“一個人一生中,必須做些讓自己瘋狂的事。再不瘋就老了。”想想也沒什么后悔,那時每天都是快樂的。我寫過一篇文字,記錄這段經歷,叫《那些年我們撿過的煙盒》,懷念這段難忘的青春歲月。
有的煙盒怎么撿都遇不到,就花錢買。那時候煙真便宜,記得買瀟灑公子1元,八仙1.5,聚寶山2元,盼盼2.5元。大約買了20多種.......
但總感覺盲目,似乎缺點什么,沒有方向感。有些疑惑總困擾我。為什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搜集煙盒的意義何在?中國一共有多少種煙盒?吉林省有多少種?光靠撿,撿一輩子能撿多少?如果去煙廠搜集呢?……
就在這時,我遇到了一位影響我一生的大人物,使我在收藏道路上突飛猛進,一日千里。一個嶄新的天地出現了。此人是誰?我受到了怎樣的指點?請看下集《近水樓臺先得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