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廣佛都市網編輯整理 46歲的陳華斌,有著小學英語教師和手工煙斗制作師的雙重身份。1999年,陳華斌自湛江來到順德,至今已從事教育事業16年之久。因受電影中工人勵志形象熏陶,陳華斌自小夢想成為一名“木工匠”。后因弟弟陳燦聰影響,陳華斌開始接觸手工煙斗,自此癡迷其中。到如今,陳華斌制作煙斗已有5年。從開始的只是一腔熱情和喜愛,到現在已“玩”出名堂,成為“中國第一代煙斗師”中的一員。據悉,原央視名嘴崔永元,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等收藏過他制作的煙斗。
陳華斌在工作室里制作煙斗。
錢文忠(右一)、崔永元(右二)在“雷州煙斗部落”討論陳華斌(左二)的作品《舞娘》。
弟弟當“師傅”領進門
四月的順德早已進入夏天。傍晚時分,穿過人潮涌動的街道,轉進一條偏僻靜謐的巷子,徑直走百米距離,其間便藏匿著一間純手工煙斗制作工作室。入門左側懸掛著一塊牌匾,名為“順德陳工作室”,落款錢文忠。
這是陳華斌“玩”煙斗的地方。裝飾別具一格,古香古色,時而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木香。兩個櫥窗內擺放著精致的蘋果式、葫蘆式、自由式等各式煙斗,兩臺機器的卡爪正放置著初顯形狀的煙斗,一旁的小型貨架分層擺放用來制作煙嘴、煙道的牛角、仿象牙、黃楊木、竹子等。
受兒時看過的工人職業題材電影的熏陶,陳華斌自小便在心中埋下成為“木工匠”的念想。如今,這一念想算是實現。但目前,陳華斌主要身份卻是教師。1999年,30歲的陳華斌自湛江來到順德陳村做起“教書匠”,開始教學生涯。“父母都從事教育事業,弟弟剛開始也是做教師。”陳華斌的弟弟陳燦聰,正是領其進入煙斗制作的“師傅”。陳燦聰人稱“雷州陳”,因偶然機會接觸煙斗,便辭去工作,潛心琢磨,通過書籍、網絡資料與斗師交流,自己動手實驗。在2009年,參加海口的第一屆中國煙斗展,當時中國僅有兩個煙斗師參展,其他都是國外的。如今,陳燦聰在中國手工煙斗圈也頗具影響。
“處女斗”被錢文忠收藏
2010年,陳華斌開始利用空余時間學習手工煙斗制作。“平時看弟弟做,并由弟弟指導。”也許是天賦異稟,僅用一個月的時間,陳華斌便做成第一支蘋果式直斗。弟弟陳燦聰及其徒弟給這支“處女斗”做出了非常漂亮的評價。
“錢老師看到我弟弟的作品,開始聯系、關注、交往,成了好朋友。錢老師又帶了崔老師過來(雷州)。”陳華斌說,他的“處女斗”也是在雷州被錢文忠收入囊中。至今,錢文忠已收藏陳華斌四五支煙斗,崔永元也收藏了他做的一支煙斗。
其間,陳華斌一邊要保證在順德教學工作正常進行,一邊又要回湛江學習煙斗制作,兩地不停地往返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為全身心投入煙斗制作,2012年7月,陳華斌在順德籌備煙斗工作室,并為自己起了個“順德陳”的別名。“我弟弟叫雷州陳,我在順德就叫順德陳嘛。”由于煙斗是舶來文化,陳華斌兄弟及其他早期做煙斗的人,在業界被稱為“中國第一代煙斗師”。
中國煙斗圈子本身并不大。在順德,煙斗文化圈更是還未成氣候。據陳華斌了解,在順德的斗客只有幾十個人。與機制斗相比,純手工煙斗的價格不菲。陳華斌的煙斗最高售價達6000元一支,其弟弟陳燦聰的作品平均在1萬元左右,“世界級大師都是幾萬塊的。”或許,這是影響斗客規模的一個因素。
做煙斗要耐得住寂寞
對陳華斌而言,做斗更多的是一種興趣的延伸,而非主業。他并不追求產量,每年平均四五十支。其中一半以上是為斗客專門制作的。“我喜歡做的才會接單,不喜歡的就不接。”
“把一塊木頭變成有生命的藝術品,就像是看到自己孩子出生一樣。”陳華斌在上班之前,都要好好“觀摩欣賞”自己的“孩子”。在煙斗制作過程中,令人“懊惱”的損傷也是不可避免。“有的完成99%的時候,突然發現有砂眼。”這對追求完美的陳華斌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但為了煙斗的品質,也只能無奈擱置一旁。或是因為煙嘴厚度控制不好,又要重新打磨。這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是強大心理過程的歷練。“要耐得住寂寞。”陳華斌如是說。買不到石楠木根瘤,資金不足,沒有好的銷售渠道,技能有限只能停留在DIY階段,缺少評定體制和標準……在目前,這些都可能是“殺死”煙斗師的利器。
私家秘笈
一支手工煙斗需百道工序
輕含煙斗,自然輕吸,煙草的香韻便在口中環繞。觸動味蕾之后,自口吐出或從鼻噴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煙斗的設計,煙嘴的厚度都直接關系到斗客的感官體會。煙嘴設計基本在3.5-3.8毫米,太厚不適合嘴含,太薄易碎。
選料 首選材料是石楠木根瘤
手工煙斗價格昂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煙斗的用材和手工藝。用于制作煙斗的常見材料有海泡石、鼠李等。陳華斌采用的首選材料是石楠木根瘤,價格不菲。一塊巴掌大小的在400-500元,僅可制作1個大煙斗或2個小煙斗。
制作 上百個環節四五天制成
由石楠木根瘤原生態完全成為溫潤圓滑的煙斗,這一過程中大致還需經過畫圖、銼型、開口、打磨、染色、拋光等上百個環節。一個煙斗制作至少需要四五天的時間。
“光打磨就需要用到五六種工序,幾十分鐘不斷地打磨。”陳華斌說,這是一項考驗耐心的枯燥工作。部分環節可用機器代替,但陳華斌仍堅持手工制作,因為這樣能更好地把握細節。
細節 保留木質本色的紋路
“煙斗就是精致的藝術品。”在制作煙斗過程中,陳華斌會著重考慮保留石楠木的火焰紋和鳥眼紋。紋路呈現得越清晰自然,煙斗收藏價值越高。為美化煙斗外觀,陳華斌還在斗缽底部或斗臂進行雕刻設計。
除斗形設計的功夫,染色功夫也頗為講究。要求上色時既能達到理想色彩效果又不可掩蓋石楠木紋路。染色多以黑色和暗紅色兩種主色調,根據斗客的氣質和喜好,按照一定比例調和,再加酒精護色防臟起亮。
私享語
希望可以做成城市性、家族性的煙斗
記者:作為一名老師,為何喜歡當木匠,癡迷煙斗?
陳華斌:小時候喜歡看關于工人題材的電影。在當時,工人的形象是很勵志、很高尚的形象,所以也想成為那樣的人。家人都很喜歡,因為弟弟制作煙斗,自己也開始接觸。
記者:現在制作的煙斗有原創嗎?
陳華斌:剛開始是模仿葫蘆斗、蘋果斗、豚魚斗等傳統形狀。后來就開始拋開原有的模型,創作自由式。
記者:您眼中中國煙斗圈文化是怎樣的?
陳華斌:煙斗是集實用性、觀賞性、藝術性于一體的工藝品。作為舶來品引進后,有些人用來吸,也有單純收藏的。近幾年,中國煙斗文化發展非常快。
我接觸過很多初學的、資深的斗客。有些人普遍認為,外國的斗就是好。我覺得中國的斗工藝是絕對不差的。錢文忠老師以前有一大把外國的煙斗,接觸我們的斗之后,錢老師認為并不比國外的差,吸煙質量在他收藏的斗中是排在前列的。
現在中國煙斗市場很火熱。外國大師最喜歡來中國,因為中國斗客玩得比較極致講究。我們肯定要學習人家,但也要創新才能生存下去。會融入一些中國的元素,如用一些竹子、中國圖案等。只有創新才有出路。
而且我制作的每支煙斗底部,都燙印著一個篆體“順”字標志及其每支煙斗的專屬編號。希望每一個用我煙斗的人都能舒適順暢地抽煙。這是“順”的一層寓意,另外“順”字還與順德這一城市緊密相關。希望可以做成城市性、家族性的煙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