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京市火柴廠出品的“中外文化名人”火花中印有蒲松齡肖像的一枚。
②重慶火柴廠出品的“聊齋”火花中繪有黃英澆菊的一枚。
③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的“畫馬”火花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無論是古代科舉,還是現代高考,人們歷來對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贊美有加。不過也有不少名落孫山的學子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奮發圖強,最終成就一番事業。著有《聊齋志異》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就是其中之一。
?
蒲松齡,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淄川(今山東淄博淄川區)城外的蒲家莊。蒲家祖上曾做官,到蒲松齡父親時,開始還讀書,后來因家窮,便做點生意。蒲松齡從小跟著父親讀書,19歲考秀才,非常順利。當時,他的一篇文章深得主考官青睞。蒲松齡在接下來的三場考試中都是第一名,轟動了十里八鄉。但此后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一路受挫。其中幾次落榜都很意外。一次,他第一場的答卷相當出色,考官極為欣賞,甚至內定蒲松齡為頭名人選,不料蒲松齡突發急癥,無法繼續參加考試,只得前功盡棄。還有一次,蒲松齡費盡心思從朋友那里求來一份推薦信,覺得考官一定會照顧他幾分,心里一高興,文采大發,只顧洋洋灑灑,卻沒想到有一處寫得超出了格式規定,被取消了考試資格。
?
70多歲才按例補為貢生的蒲松齡厚積薄發,最終完成了8卷491篇共40余萬字的《聊齋志異》。該作品成功塑造了眾多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火柴廠出品的“中外文化名人”系列火花中有一枚(圖①)印有蒲松齡肖像,副版印有相關簡介:“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能詩文,善作俚曲。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運用唐傳奇小說的文言體,通過談狐說鬼的表現方式,對當時的政治,社會多所批判。代表作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等。”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如今,《聊齋志異》中的很多故事被改編成戲劇、電影和電視劇,其中的一些經典形象也成為火花上的主角。如上世紀80年代,重慶火柴廠出品的10枚套“聊齋”系列火花,其主版畫面分別展現了嬰寧、白秋練、黃英等10個《聊齋志異》中的典型形象。其中編號為“84C10-7”的一枚(圖②),主版描繪了黃英在澆菊花的畫面,副版有約百字的故事簡介。云南昆明火柴廠出品的“畫馬”火花(圖③),以連環畫的形式,通過十幅畫,形象地講述了一匹神馬幫助一位書生擺脫貧困的傳奇故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