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份順利實現——計劃當中、預期當中——高開高走、量價齊增之后,2月份到目前為止克服了疫情多點散發的不利影響,消化了元春節禮消費退出的需求減弱,保持了市場層面的積極主動,同時合理優化投放節奏和進度安排,不斷提升市場狀態、品牌表現,為整個1、2月乃至全年的高開穩走、爭取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過,正如在『快』也是門技術活和朋友們討論的那樣,1月份的結構增長,既遠遠高于往年同期,也大幅超出預期安排,有些市場單箱均價的增幅,有些品牌一類煙的增長,從數據呈現上確實很快、有些偏快。進入2月份以后,盡管有一定幅度的調整、降速,當月的結構水平已經恢復到較為合理水平,但整體上仍然處于相對偏快的狀態。
一方面,「兩高」產品的增速非常快,1月份雙雙創下同期銷量新高,占一類煙的增量比重也輕松突破80%。哪怕把元春旺季的因素考慮進來,這樣大的投放、這么快的節奏,對市場狀態的維護和保持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市場反饋看,一些品牌品規的狀態并不是很好,節后調整投放之后的狀態修復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消化庫存、恢復價格、提振狀態還有不小的壓力。
另一方面,中低端產品的投放處于偏緊狀態,低價煙相對供不應求,三類煙大幅下降都在意料之中,從今年上半年的協議簽訂來看,中低端產品繼續有不低于往年同期的減量。這些產品供應偏緊一點也不是大問題,尤其在中高端產品有更多增量保證的前提下,這樣的調減更接近于調控需要,而不一定對應真實需求,但怎么樣更合理更平衡,需要算大賬、算長遠賬。
更重要的是,面對無可避免的需求碎片化、注意力分散以及新消費分流,要保持足夠的警覺和更積極的應對。
對于今年形勢,不能盲目樂觀。如果單看1、2月份,單看行業指標,情況當然非常不錯,但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正在逐漸傳導至消費端,再加上疫情過后消費能力、消費意愿和消費場景的深刻調整,行業當然有更好的工作基礎和市場環境,能夠最大限度減小外部的沖擊和影響,但也絕不能「迷信」獨善其身、風景獨好。
對于結構提升,不能過于自信。持續的——尤其一再超出預期、高于計劃——結構提升,很容易讓人產生可以一直下去的錯覺,但毫無疑問,現在的結構水平已然不低,隨著增長基數的不斷抬高,未來增長難度也相應不斷增加,在擔心過快增長會透支結構潛力、消耗結構空間的同時,也提示了現有結構提升思路、方法不可持續、效力減弱的風險。
也正因為此,對接下來的投放與調控就有新的關注和期待。
盡管現在供需之間已經沒有明顯的堵點、斷點,但滿足需求——尤其對穩定剛需基本盤——在任何時候都來不得半點松懈,也由不得挑肥揀瘦。妥善處理好大品牌、高端煙和新產品、地產煙的關系,統籌安排好不同價位、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產品投放,不簡單唯數據體現的多與少、快與慢、高與低,「進」著的時候或許無所謂,要「穩」的時候就可能來不及。
尤其要把鞏固好、維護好、發展好高端品牌良好狀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端品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規模化天然地站在價值感的對立面,持續的規模化帶來必然的價值感稀釋、稀缺性消解。進入數十萬箱、百萬箱體量規模之后,一手維護好產品品質,一手維護好市場狀態,除了依靠品牌自身的努力,也要在政策上為他們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改進和提高結構提升的能力、方法。更加積極響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在品牌層面努力用與時俱進的內容和形式,來提升品牌的時代感、鮮活感,增強品牌的吸引力、感染力;在產品層面要跳出只能圍繞材質和工藝的堆砌來標榜高端的思維窠臼、路徑依賴,提供更具美感、質感的產品輸出,更多挖掘隱性需求、潛在需求。
這還需要以新價格、新產品來提升新價值、新口碑。在始終堅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盯緊抓實高價位市場狀態、價值維護的同時,也要持續提供更高價值、更高品質的產品供給,一邊是旺盛而迫切的高價位需求,不能白白流失、甚至拱手相讓;另一邊是執行新價格的三個品規用一年多有說服力的實際表現,充分證明了新價格、新價值體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并且,涵養好市場生態、品牌格局。在鞏固大品牌主體地位,堅定不移推動大品牌/大品規做大做強的基礎上,也要積極引導、多方支持小品牌在市場細分、創新特色、風格個性等方面有更多空間和作為,以更好地滿足個性化、碎片化的市場需求。好的市場生態和品牌格局,不是1+1-1=1的無效、低效重組,而是不同品牌的錯落有致、相得益彰,是1+1>2的協同、聯動。
在滿足剛需基本盤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好中低端產品蓄水池作用。從原來的四五類煙到后來的低三類以及接下來的三類整體,盡管蓄水池的內容和對象有不斷的變化,但蓄水池的價值和作用不能弱化。之前大家都很關注低價煙,保證低價煙供應被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現在或許還需要重視——既不被考核又缺乏貢獻——次低價位產品供應,要有大局觀、整體感。
還有,從加強監管到恪守本分、提升質量。對于包括電子煙在內的創新產品,需要科學理性、審慎嚴謹的態度。既要有力有序將加強監管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實,不能因為納入監管就放松標準、降低要求;也要看到技術創新對于降低危害、減少風險的積極意義,真正做到「科技以人為本」;此外,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拓展國際市場,也是加強監管的題中之義。
歸納起來,在完善供需動態平衡體系,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基礎上——穩高與保低——或許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中之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