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來,我在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畢節卷煙廠工作已有33年。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初的包裝機學徒“小唐”,現在已變成為眾人口中的“唐叔”?;厥走^往,“熱愛”一詞足以概括我對國產煙機的感情。
圖為唐忠遠正在處理條盒商標紙輸送異常情況。
學徒期結束后,我成為YB45包裝機操作工。剛與“她”認識時,經驗的匱乏讓我摸不清“她”的習性。比如,我聽不出透明紙包裝時的異常響動,導致“她”經常出故障??吹嚼蠋煾抵灰犚宦牼湍芘卸▎栴}所在,我既羨慕又沮喪。
“不會就要多看多聽多練,慢慢來!”師傅安慰我。
于是,除了正常操作設備外,我開始琢磨設備的機械原理,與維修工探討故障發生的原因。有操作說明書的就從書上搜尋答案,找不到相關書籍材料的就與其他同事一起探討。即使下了班,我也想和“她”多待一會兒。
正是每天“多待一會兒”,我和“她”逐漸熟悉起來。日子久了,“她”的一舉一動我都能看明白。我也像老師傅一樣,掌握了“一聽準”的本領。
圖為唐忠遠正在查看小盒外觀質量。
“鉆研可越千難萬險”,這是我與國產煙機相處的深刻體會。
用熱愛之心鉆研設備,我獲得了快速成長,技能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1993年,我轉崗成為一名維修工。最初,國產煙機時常給我“下馬威”。有一次維修ZB45包裝機,因一時疏忽,我將一個器件的按鈕裝錯,導致設備無法動彈。我與幾名維修工鼓搗了半天,圍著設備轉了好幾圈,就是找不到故障點。直到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將按鈕重新裝配了一番,這才排除了故障。
老師傅打趣我們:“你們這幫小子啊,學藝不精,還需要多鉆研!維修這活兒得嚴格按照操作標準來走,別以為自己有多大能耐?!?/p>
師傅的一番話點醒了我,也讓我在后續的維修生涯中謹記“規范操作”四個字。
再后來,在師傅們的諄諄教誨下,再加上自己因熱愛這份事業而不斷學習,我的維修技術在廠里雖談不上首屈一指,但也有了一些技術積累和底蘊。每次看著涌進維修班的“新鮮血液”,我似乎看到了多年前在設備前垂頭喪氣的自己。我想,應該將這幾十年的經驗傳承下去,就像是當年的老師傅一樣,言傳身教,讓這一批年輕人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圖為唐忠遠正在填寫設備故障表。
“薪火相傳”,是一種責任。時代不停向前走,但歲月沉淀下來的睿智與精神是每一代煙草人的寶貴財富。
帶著這樣的想法,2000年,我走上車間考評員的崗位,負責車間技能鑒定、技術比武等活動的組織工作。一代代老師傅,將一輩子所積累的經驗與方法傳授下去,是工廠的老傳統;而把我對國產煙機的這份熱愛傳承下去,則是我自己的一點私心。
煙機操作技能不僅要依靠師傅言傳身教,更需要操作者主動去鉆研。每一臺煙機都有自己的“小脾氣”,而如何調整才能滿足更高的工藝指標要求,這需要操作者與煙機不斷磨合。一些年輕人耐不住性子,往往一遇到挫折就對設備“橫眉冷眼”。我時常跟年輕小伙子們說:“算算相處的時間,這些設備每天陪我們的時間甚至比妻子、孩子陪我們的時間還長,我們如果像了解自己的親人一樣去了解設備,那就沒有開不好的機子?!?/p>
圖為唐忠遠(中)正在指導青年員工裝配ZB45包裝機煙庫推煙板傳動機構。
除了給小伙子們“畫大餅”外,還得給他們真經驗。我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形成設備維修與操作的單點課,把自己的“獨門絕技”傳授給大家。我想告訴他們:一把年紀的老頭子還能這么熱愛這份事業,年輕人更有時間、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在我心中,國產卷煙機是我的“老伙計”,更是我“熱愛的人”。是它們,陪伴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也成就了我。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三十三載春秋,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我愿意站好每一班崗,做好每一件事,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傳承下去,忠于企業,忠于事業,盡一生,務一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