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小煙卷兒:這幾天,我在單位偷偷的上網看新聞,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兒。
老煙斗:你先慢點說,我不明白什么叫“偷偷”看新聞啊?
小煙卷兒:你不知道嗎,現在國家在反對“四風”,而落實到各地,就是紀檢部門一直在監督工作,發現上班時做與工作無關的事,都要處理的。所以,我們如果上班時打開網頁,只能是偷著看了。
老煙斗:這叫把你們的不良習氣去除掉,上班就應該好好上班,做與工作無關的事,理應嚴肅處理。
小煙卷兒:至于抓這么嚴嗎?我也知道上班要好好工作,可要給我們一個緩沖期啊,突然啥也不讓我們做了,我們反倒感覺特別郁悶。
老煙斗:現在不是你們,全國都這樣啊,上幾天,央視新聞不是曝光了一批嗎?黑龍江省公布了作風建設的成效,嚴肅查處547起頂風違紀案例、通報424人,對一名因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副省級干部,被給予留黨察看一年、行政降級的處分。
小煙卷兒:這則新聞我也看了,一般人看到這條新聞,第一反應肯定是:這副省級干部是誰?可把這通報翻個底兒掉。我們愣是看不到一個姓名,非但如此,547起案例、427人通報,一組組看似戰果豐碩的數字掃過之后,這些案子究竟如何?這些人又干了什么?無從知曉。這些年,類似“某某干部”、“××領導”的“保密新聞”屢見不鮮。
老煙斗:對人對事,表揚要具體、批評要抽象成了心照不宣的處事原則。這在一般工作場合或許還適用,但對違法亂紀的官員還來這種“網開一面”,則有些過于謹慎和不負責任。遮遮掩掩,一來讓一些干部萌生僥幸心理,二來讓公眾覺得誠意不夠。
小煙卷兒:與預算報告大而化之、行政回復官腔有余“干貨”不足一樣,不點名批評也是一種行政慣例。種種“秘而不宣”或者“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背后,有各種不同的心思。有的是怕被公眾看到鋪張浪費的明細,有的是為了便于蒙混過關,還有權力者說了算的傲慢,更有為了“保護”犯了“小錯”的干部。
老煙斗:人們總是看到“半吊子”式的公開,以“某”字含糊其辭大行其道。說到底,還是對“神秘行政”缺少剛性的懲戒,行政者不愿被關入監督的籠子。民主監督必須腰桿硬,依法執政不能粗線條,才能撕破不軌者的面紗,讓問題糗事無所遁形,進而有效問責,以儆效尤。
小煙卷兒:到年末了,我們各單位也要進行一年工作指標的兌現檢查了,一批批的檢查,而結果卻都是那么的含糊。我們檢查組不是發現不了問題,而是如上面說的情況一樣。真心希望我們行業的檢查能真查,查出問題,要真報,把問題通報出去,這樣才能讓大家信服,也會樹立檢查的威信和嚴肅性。
老煙斗:說到檢查,下面我要說的也是檢查,不過是停職檢查。《北京晚報》上說,繼武漢城管鮮花執法、眼神執法之后,陜西省銅川市城管又發明了“扔人執法”:把一位在市區內占道經營的小販拉到了城外約20公里的山野,然后棄之路邊。遭到媒體曝光后,當時執法的4名城管隊員已被停職檢查。
小煙卷兒:“扔人執法”,至少說明三個問題:其一,執法人員存在報復心理;其二,執法人員存在情緒化執法;其三,城管人員還在不斷“發明”新的暴力執法……商販小程曾質疑:“總不會有一項條例,規定可以把小商小販拉到山溝里就不管了,一走了之”。
老煙斗:毫無疑問,一種惡劣的執法“發明”,在傷害執法對象的同時,也把相關執法部門的惡劣形象暴露在陽光之下。之前,經常被扔在野外的人是拆遷戶,施暴者是拆遷公司。如今,這種野蠻扔人的現象“傳染”到了城管領域。對此,我們還應該繼續從城管體制、城管人員素質、對城管的法律制約等角度進行質問。
小煙卷兒:眼下,“扔人執法”事件經過發酵,已聞尾聲,然而,病灶未能根除,即便沒有“扔人執法”這朵“奇葩”,今后還會有其他五花八門的執法亂象,“對跪執法”“舉牌執法”等,早已不是新聞。盡管,小商販這次幸運地得到了援手,但其他掙扎在違章邊緣討生活的小販,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公權力不法侵害時,是否還會同樣好運,得到媒體播報或領導批示進而“咸魚翻身”,仍有一定懸念。
老煙斗:從更長遠看,還應在樹牢法治程序理念上下功夫。試想,媒體都能察覺的程序違法,為何管理者不能及時發現?小販都能質疑的違規執法,為何城管隊員們置之不理?從根子上看,還是重實體、輕程序所致,還是一種慣性的人治思維在作祟。如果加強法治教育,不妨把執法者放在更優先的位置。
小煙卷兒:近日,國家煙草專賣局也召開了卷煙打私打假方面的會議,我們又要迎來打假打私集中戰的考驗,我們不僅要勝利完成任務,更要在執法中使用正確的方式,要合法合規,更要達到打擊的目的,我們的執法有相關的規定,要服務在前,管理在后,這一條記住了,就不會出現城管的“招數”了。
老煙斗:你這一天閑的沒事兒做,我可忙啊,天天都沒有時間想自己的事兒。最近,在給各單位搞數據排名,激勵各單位完成任務。
小煙卷兒:排名這項工作,有時有用,有時沒啥用。11月11日《新京報》報道,一場以取消信訪排名為標志的信訪改革,正在悄然推進。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國家對各省市不再搞全國范圍的信訪排名、通報,有關部門確立了“把矛盾化解在當地”的新思路。
老煙斗:信訪排名制度始于2005年,國家信訪部門每月對各省市“非正常上訪”人次進行排名,各省市信訪部門也會對各地市排名,直至縣市及鄉鎮政府。因為與地方黨政領導升遷直接掛鉤,造成地方信訪壓力很大。近些年,個別地方信訪部門不惜采取各種手段“截訪”,甚至雇傭“黑保安”,設置“黑監獄”。在有關負面新聞一次次考驗公眾神經的現實下,取消信訪排名贏得一致好評。
小煙卷兒:信訪排名是否科學,有待商榷;將排名和一些人升遷掛鉤甚至“一票否決”,更大可質疑。但需要注意的是,和排名制度本身相比,人為使其變味,是實踐中出現諸多問題的更主要原因。比如,信訪條例第20條對哪些行為屬于“非正常上訪”有明確界定,但一些地方,只要越級上訪均被視為“非正常”;至于一些人為了自身升遷用“黑監獄”等手段對付訪民,無論他面臨怎樣的壓力,都不可原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