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匯通網報道 過去數十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人們戒除吸煙惡習,但成效不彰。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很多低收入國家的主要經濟作物是煙葉,因此,煙草種植事關許多人的生計問題,而如果能在這些國家實現農作物多樣化,將有助于降低吸煙率。
全球禁煙有多難?種煙草的農民帶頭不答應
然而,WHO發現,基礎設施和政府補貼的限制使得當地農民不愿意接受這種改變。
WHO在1月1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90%的煙葉種植都分布在中低收入國家,而這些國家80%的人口都是吸煙人群。全球煙葉產能中,超過40%來自中國,巴西、阿根廷、孟加拉國、馬拉維和津巴布韋都是全球煙葉生產大國。全球約一半煙民來自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
WHO數據顯示,煙草導致過半煙民死亡,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其中超過500萬為直接吸煙人群,另外還有超過60萬則是因為二手煙。
盡管各界一致認為,小型農場從種植煙葉轉向種植多種農作物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并有助于克服通過和實施嚴格的煙草控制政策的障礙。
然而,FX678了解到,煙草種植農場對此卻存有相當疑慮。
WHO的報告中指出,高收入國家減少或取消煙草補貼和價格支持這一全球趨勢,對全球煙草生產和交易模式造成嚴重沖擊。美國和加拿大、以及歐洲的傳統煙草生產國已經取消了價格補貼,煙草產量也隨之大減。
然而,在高收入國家高質量煙葉產量減少的同時,中低收入國家煙葉質量卻出現提高,煙葉收購價格也隨之上漲。這使之經濟對此的依賴程度更深。
煙葉生產和銷售鏈最近結構也出現了改變,包括了綜合生產系統的使用,都使得跨國公司對價格和其他因素的控制進一步加強,而煙葉種植者對新結構鏈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
煙草產業為生產國大量家庭提供收入
煙草產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生產國數以百萬計的家庭提供了收入。中低收入國家的種植和加工完成后,產業鏈的下一環就是將加工好的煙葉運往國際煙草公司,FX678了解到,這些公司大部分都位于高收入國家。
中低收入國家對煙草行業的政府補貼仍舊很高,或許也是種植者不愿意棄煙草改種其他作物的一大原因。
不過最大的障礙或許還是地理原因。
農作物多樣化需要基建投資和過渡時間
WHO的報告中指出,不少替代作物的利潤價值與煙葉接近,包括紅薯和西葫蘆,但需要額外的基建投資。種植煙草的成本并不低,大部分高利潤價值的替代作物也是如此。但建造新的或者更好的基建支持才是農作物多樣化的挑戰。建立新的支持系統需要時間,而農作物多樣化需要時間逐步過渡。
WHO發現,高稅率和高價格仍舊是減少全球煙草使用的唯一最有效手段。但對資源有限的中低收入國家而言,對煙草行業征收高稅率是個挑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