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恰如作家冰心所言,湖北省局(公司)財務處員工聶琴,在她的一徑長途里,與新冠肺炎“博弈”,與眾人攜手戰“疫”,用瘦弱的身軀和單薄的力量,留下了回聲陣陣。
壹
有一種溫柔叫堅強
2月上旬,聶琴的父親、丈夫和她自己相繼確診新冠肺炎,三人分別被送到不同的醫院接受治療。
備受打擊的聶琴外表柔弱,內心卻無比堅強。入住江岸方艙醫院后,她一邊戰病魔,一邊以志愿者的身份開始協助醫護人員、服務病友……
“我們得接受失望,因為失望是有限的;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希望是無窮的。”聶琴努力調節情緒,用認真工作驅趕深埋心中的悲傷。
某天,艙里突然傳來了大聲的牢騷聲,一位患有糖尿病的女患者兩天前做了CT后一直沒有拿到結果,今天醫生通知她出院,她突然激動了起來,認為醫生是在趕她走。聶琴趕緊上前安撫,并找到護士長解明芳反映情況,建議若實在找不到結果,就為女患者今天再安排一次CT,她的建議很快被采納。
30分鐘后,CT結果找到了,女患者連聲道謝,高興地出院了。“方艙住著數百名病人,條件不比醫院,我們能做的就是當好鎮定劑和潤滑劑,減少醫患摩擦,安慰患者心情。”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發現有患者情緒失落,她交心談心,寬解勸慰;醫護人員精力有限,她主動幫忙,減少他們的工作量……
3月2日下午,剛給病友用腦疏通設備做完輔助治療的聶琴接到了一通電話——9歲的大兒子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3歲的小兒子作為密切接觸者被送到了隔離點,悲痛如同刀子般,又一次劃在了聶琴心頭。
整整一夜,聶琴輾轉反側……第二天頂著哭腫的雙眼,她冷靜了下來,“我不能一直沉浸在痛苦中,我幫不了孩子們,但在這里我可以幫助很多的人,我一定要振作!”連續的打擊讓聶琴一度眼神黯淡,但卻泯滅不了她眼中的光!
貳
有一種力量叫黨員
抗疫陣地在哪里,黨員就應該在哪里。進艙時,聶琴將一面黨旗帶了進來,并加入了“江岸方艙患者黨支部”微信群。
“三八”前夕,已成為方艙醫院臨時黨支部書記的聶琴接到了新任務——組織女患者們排練節目。方艙組織一次活動不容易,她立馬行動了起來,先是聯系了艙里一位老師來教大家跳舞,又發動黨員帶頭加入……活動最終順利舉辦,參加的人很多,舞蹈很受歡迎,幾天來聶琴第一次露出了笑臉。
3月6日,由于轉來了部分新患者,中午發餐時,秩序有些混亂,眾人圍著送餐車,護士的鞋套都被踩掉了。聶琴趕緊在支部群里發消息,呼吁黨員們都來幫忙維持秩序,轉身就沖進了人群……
等到大家順利吃上飯,聶琴才撫著隱隱作痛的胸口,坐回自己的床位,幾位老阿姨跑過來“批評她”,“你這么小的個子,怎么還沖進去?”“你是黨員就不顧自己的身體嗎?”“你真是個傻子呀!”
聶琴微笑著沒有解釋,忙碌的日子讓她忘記自己也是一個病人,她享受幫助別人的充實和快樂。
“姐,你明天可以出院了!”晚飯時聶琴收到了護士長發來的消息,頓時鼻頭發酸,她等這一天等的太久了。
來到出院人員隔離點——長江新城康復驛站,當天她就把同轉移來的江岸方艙醫院部分志愿者召集了過來,成立了一支臨時志愿者團隊。
為了在言語上減少與康復者的沖突,聶琴和隊員們將文字提示貼在醒目位置;為了活躍拘謹的氣氛,聶琴拿起跳繩開跳,舞動的繩索引得眾人紛紛效仿。幾天工夫,露天操場上,多了跳繩的,打羽毛球的,跳廣場舞的……驛站終于熱鬧了起來。
大兒子即將出院,聶琴就要轉移到新的隔離點陪兒子了,可她心中始終放不下一件事——她的工作誰來接手?
這時,病友小王站了出來。“琴姐,我以前不覺得黨員跟普通人有什么區別,但這次通過你們的志愿服務,讓我改變了觀念,你們帶頭作為、沖鋒在前,這就是黨員先鋒作用。我想向你們靠齊,你的工作就放心交給我吧!”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這樣一個戰斗堡壘里,盡一份微薄的力量,讓每個人都成為一座燈塔,能夠去照亮別人……”聶琴在日記中寫道,簡單樸實的話語卻有著穿透紙背的力量。
叁
有一種回報叫感恩
對承擔江岸方艙任務的天津五隊,聶琴有著很深的感情。
3月16日晚,江岸方艙醫院的病友們從媒體得知,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將陸續撤離。此時仍在隔離的聶琴心急如焚,“恩人與親人要走了,我們什么都不做嗎?我心里過不去啊!”
“送錦旗吧!五隊有18個臨時黨支部,我們做18面錦旗,錦旗背后附上患者的名字。”
“這個主意好,錦旗哪夠,再送一些草莓吧,他們路上可以吃,費用我一個人出!”
“不行,好事可不能給你一個人做,我們捐款吧,大家都能盡點心意!”
“那誰去送啊,我們都在隔離?”
“我認識一位志愿者,請他幫忙!”
…………
“江岸方艙一家親”微信群里,聶琴與病友們商議著,當晚就籌集到了一萬多元捐款。
在各方協助下,緊趕慢趕,錦旗和草莓終于在18日深夜送到了天津五隊駐地,但還是晚了一步,五隊已于昨日中午撤離,只留下50余名醫護人員,繼續堅守協和醫院重癥病區。
臨時黨委書記、領隊牛遠杰代表全隊收下了這份特殊禮物。很快,天津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艷冬發來了感謝信,“感謝聶琴、李相元等同志……感謝你們的鼓勵,這面錦旗是我們最高的榮譽,將更加激勵我們不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的初心,我們會珍惜彼此,加倍工作,報答你們的信任!”
“幸好相遇,幸好有你們。”送走醫療隊后,聶琴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句話。住院時,聶琴最喜歡的就是用鏡頭記錄下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工作的樣子,她認為這群可愛的人應該被大家記住,希望有一天能看看他們脫下防護服的笑臉。
雖然只相處了20多天,但聶琴與醫護人員之間彼此的情誼卻已深深種下,錯過了離別,她發出了新的邀請,“疫情過后,希望他們能常回‘家’看看!”
說起疫情結束后最想做的事,聶琴脫口而出,“我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希望回歸家庭、回到工作崗位,經歷了生死的考驗,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回報醫護人員的救命之恩!”
一個能升起月亮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日落。聶琴,一個如水般溫柔、如山般堅強的女子,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她沒有向生命示弱,在四十多個日日夜夜里,憑一雙素手、一顆仁心、一腔熱情,關愛他人、無私奉獻,散發出無限熱情與芳華,讓一切荊棘都無礙,讓“疫”路花開“半邊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