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筆者走進湖北襄陽南漳煙區,望著一畈畈田平土碎的黃土地,不禁想起當春耕期遇到防疫期,這里曾發生的幾件“新鮮事”。
書記變“小哥”
“小余,你要的柴油我放在你門口了。”長坪鎮陡山村村支部書記賈金芳,向因為疫情防控被限制在家的煙農余世貴大聲喊道。“好的,謝謝賈書記,我一會兒出來拿。”余世貴回答。當聽到余世貴的回答,賈金芳又匆匆趕往下一家。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農戶不得擅自離村,但許多家里的旋耕機因為加不了油而“趴了窩”。這可怎么辦?賈金芳迅速對全村農戶所需燃油進行統計,再取得防疫指揮部同意后,第二天一早趕到鎮加油站進行采購,又逐戶 “快遞”上門。
老板變“義工”
“老李,你通知一下你村的煙農,把有問題的農機統一送到村委會。鎮上農機店的張老板將免費到村里給大家檢修。后天去郭斌的駐村、大后天到老朱的駐村。”李廟煙站站長宋福順正把工作任務分派各駐村技術員。
春耕在即,但許多農戶家中的農機卻出現了問題,因疫情防控,不能私自上街去維修。如何解決?了解這一情況后,李廟煙站迅速向鎮防控指揮部進行了報告,并積極協調鎮上農機店的張老板到各村進行“點對點”維修。
“我也是一名黨員,在這個特殊的時候,能為群眾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是我的義務,不談錢。”當煙站負責人和張老板溝通如何結算費用時,張老板揮了揮手,笑開了顏。
站長變“和尚”
“趙站長,怎么個把月沒見面,出家當和尚了。”在薛坪鎮八里川村煙農崔福海的煙田里,崔福海看著薛坪煙站站長趙玉綱的光頭打趣道。
“那你要小心了,我這隨身帶的‘幾百瓦的大燈泡’,亮堂的很,如果你在技術落實中有什么問題我一下子就能照出來。”趙玉綱回答道。
為做好疫情期間的復工復產工作,南漳縣煙草專賣局在征得縣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后,組建了一支25人的“煙葉生產沖鋒隊”從農歷正月初即到煙站開展工作,近兩個月的時間,大家頭發長長了,就相互幫忙處理一下,由于缺乏工具和技術,剃光頭就成了最簡單的操作。
田埂變“餐廳”
“鄭師傅,這都到飯點了,到家里吃頓便飯吧。”結束了一上午的農事操作,薛坪鎮覓水洞村煙農羅明華邀請站在煙田里進行技術指導的駐村技術員鄭如華。
“謝謝了,工作有規定不能到服務對象家里吃飯,現在更是特殊時刻,更加不允許。你瞧,我的中午飯都帶著了。”鄭如華一邊說一邊走向停在田邊的摩托車,從后備箱中拿出了一碗方便面和保溫杯。鄭如華泡好泡面,隨身就坐在田埂邊的場子上吃了起來。
疫情防控期間,南漳縣煙草專賣局各煙站實行封閉管理,對各駐村技術員活動軌跡進行嚴格監測。同時為了方便開展工作和減少感染風險,各駐村技術員均按照要求,以煙站、駐村兩點為一線,早出晚歸,自備干糧在駐村開展工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