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在南通煙濾嘴公司最先進的虹霓Merlin三元復合生產線上,青年職工勇挑大梁,成為一線的生力軍。劉耀輝攝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照在南通煙濾嘴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機臺前緊張忙碌著的,幾乎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青年職工唱主角、挑大梁,在南通煙濾嘴公司已成為一道風景線。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南通煙濾嘴公司總經理黃彪說。得益于公司一系列青年職工培養的新舉措,越來越多的“80后”乃至“90后”成長為企業發展的生力軍、接班人。
在一線培養人才
“19點35分,中速機21號機臺上,我正在換盤紙……順手拿起幾根濾棒,查看搭口、中粘線,再抓上一小把放進檢測儀稱重。回到機臺成型處,瞧一瞧特種濾棒上的‘三道線’是否合格……一連串動作下來,心里踏實了許多。”
在一份工作心得里,南通煙濾嘴公司成型乙班跟班工藝員宗浩詳細記錄了一日工作流程。他告訴記者,在這里,在青春最激昂的時刻,他找到了清晰的人生坐標,樹立了堅定的信念。作為“80后”,他入職不到兩年,如今卻已退出“最年輕”的行列——今年7月,又有23名“90后”大學畢業生進入公司,成為近十年來公司輸入的第八批“新鮮血液”。
“公司最靚麗的風景在哪里?就在這一張張充滿青春朝氣的笑臉上!”南通煙濾嘴公司生產制造處處長馮剛對記者說。目前公司每3名職工中就有1名青年職工,生產一線35周歲以下的青年職工比例更是高達53.65%,生產人員平均年齡僅為34歲,較以前“年輕”了11歲。
高學歷的年輕人多了,職工文化層次和技術水平都提升了,可問題也來了:不少青年職工動手能力比較弱。
如何補足實踐短板,完成從學生到職工的角色轉變?答案是“到一線去,到基層去”。今年起,全部新進職工必須從機臺操作工或維修工做起,至少工作一年且拿到操作證或維修證后方能參加公司崗位競聘。即便是已成功競聘進入各科室工作的青年職工,也要接受嚴格的輪崗交流考驗,以便讓“新鮮血液”流動起來、活躍起來。
“譬如建一座高樓大廈,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新進職工要成長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第一步就要懂生產,對核心業務的技術、流程和運作了然于胸。”黃彪這樣說。
得益于讓青年職工從一線做起的理念,在基層,眾多青年職工和宗浩一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標,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全方位培訓體系
“我去德國學習過!”談起自己參加過的培訓,技術研發(營銷)中心產品研究室青年職工黃偉頗有些自豪地說。
去年3月,公司決定選派12名機械、電氣等專業骨干人員,前往德國的虹霓公司接受培訓。用黃偉的話說:去虹霓公司總部參觀的機會本就難得,更別說是專程參加實地培訓長達半個月了。
作為“80后”,黃偉和大多數年輕同事一樣“想都不敢想”。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在最終的12人培訓名單上,全部是和黃偉一樣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幾名進廠半年左右的大學生。
事實上,這只是公司以“外訓”助力青年職工成長成才的一個側面。近年來,公司下大力氣為青年職工創造更多機會“走出去”,到行業最前沿、最頂尖的先進單位開眼界、學技能——10個批次共計38名青年職工先后到鄭州煙草研究院、常德煙機、許昌煙機、上海煙機等業內先進單位,學習他們的最新研究理念和先進技術;100余名青年職工走進南通大學、南通職業大學和南通技師學院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青工隊伍“拉得出、叫得響、打得贏”,離不開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南通煙濾嘴公司在“內訓”方面同樣做得有聲有色。他們以原有“師帶徒”模式為基礎,創新單點式、實地化授課模式,探索出一條培訓標準化的新路子。
在生產制造處,馮剛向記者詳細講解了標準化“內訓”的流程——針對不同成型機機型,挑選各班組內資歷老、經驗足的生產骨干擔任內部培訓師。內訓師根據班后時間制定授課計劃,改“一把抓”式的傳統授課為單點式授課,以實地授課為主,并輔以理論講解。將所有單點課內容全部記錄、整理為5~10分鐘的視頻教材,配以文字和解說,固定為標準化教材。
“別看教材小,但作用大、效果好。”馮剛介紹道,不到半年他們就已積累了近二十份小教材。從內容編排到視頻制作、文字解說,每一份都出自青年職工之手,規范中不乏個性化的小技巧、小特色,其他職工學起來更容易。
內外兼修,兩翼齊飛。在公司嚴謹而又寬松的環境中,青年職工迅速成長成熟;在有意識地壓擔子、定指標的壓力引導和磨煉之下,青年職工收獲了更多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能力。
在生產一線,近54%是青年職工;在企業管理和專業技術崗,37%是青年職工。“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成為推動企業不斷前行的中堅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