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昭覺消息 進入三月以來,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烤煙生產忙起來,已連續多次在鄉、村烤煙種植現場開展預整地培訓,今年的烤煙生產較往年更趨嚴格。近日,筆者隨該縣分管領導、縣煙草部門以及成員單位一行來到三岔河鄉光明村煙田里,查看當地的預整地培訓開展情況。
規范化預整土地
在大片的烤煙種植地里,筆者看見,農民種植烤煙不再用牛耕地、人鋤地,大多數農民已經用上了農業機械——多功能微耕機,昭覺彝族農民種烤煙進入了農機時代。“又快又輕松。”正在耕地的覺呷社社長海來俄史興奮地告訴筆者,他看見其他村民因種植烤煙而掙了不少錢,在烤煙上嘗到了甜頭,他也迫不急待地想種烤煙。今年是他第一次種烤煙,看見有些農民用的是微耕機,他也“趕時髦”,拿出3000元錢,加上農業農機部門的補貼,買回了微耕機,“我終于也用上了吃油不吃草的‘機器’,今后再也不會那么辛苦了,這要在過去,我們一家人要用好幾天才能把這塊地挖完,而現在,只需我一個人用一兩天就能完成所有煙田耕種。”
據三岔河鄉黨委書記宋仕偉介紹,該鄉有400畝烤煙,從2010年開始種植烤煙,今年是第三年,三年面積不變。今年,主要是大力推廣標準種植,俗話說: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沒有標準,沒有科技含量,烤煙就不會有很好地收成。從預整地開始到收獲到烘烤,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今年仍然主要由外地大戶承包,他們都有十年左右的種植烤煙的經驗,可以帶來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光明村今年鄉上給了他們50畝地自己試種,看效果好不好,自己能種是最好的。從今年起,我們將采用機耕起壟,規范種植、規范管理。”明年,是該鄉的“大躍進”年,其它村也要加入到種植烤煙的行列,據了解,種植面積要比今年大好幾倍。
農民自己買微耕機種植烤煙
三岔河鄉地處大山之中,經濟落后,過去的主要農作物是馬鈴薯、蕎麥、燕麥等,農民收入少,非常貧困。窮則思變,當地農民開始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看見周邊鄉的農民種植烤煙效益很好,收入比過去多好幾倍。于是,各村通過一事一議,召開村民大會,專題討論種植烤煙的問題,取得了全體村民的大力支持。接著,村干部和村民多次向鄉政府和縣煙草部門反映,要求種植烤煙。經過考察,煙草部門同意了村民的要求,并讓光明村先行試種。當時該鄉的幾個村都不通公路,為了種烤煙,為了出行方便,光明村、紅旗村“自己出錢建自己的路”,自籌資金18.5萬元,再加上全體農民的自覺投工投勞,兩條通村公路在沒有花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完成了建設。這樣,種植烤煙所需設備、農機和烤房等物資就可以直接運到光明村,對烤煙生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加快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煙葉質量和特色水平,結合煙區自然條件、氣候特點、土壤特性等,綜合運用國內外先進技術,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傾力打造全國知名高端卷煙品牌核心原料基地,昭覺縣制定了《昭覺縣2012年大田預整地及開廂起壟技術方案》,要求各產煙鄉鎮根據方案,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搞好大田預整地及開廂起壟。
現場講解培訓相關人員
培訓現場,煙草部門開展了現場示范培訓,對烤煙種植技術要領、標準等進行了詳細講解,要求預整地要深耕,起壟按統一方向、統一高度、統一規格進行,行距、壟高都要按標準規范進行。現場還大力推廣專業化機耕,要求開展機械化整地和機起壟,以提高起壟進度和工作效率,節約勞動力。
培訓會要求,各成員單位和鄉鎮要大力宣傳2012年烤煙生產的優惠政策,提高煙農的種煙積極性,全面落實種煙面積。各級各部門要始終把“服務煙農”作為各項工作的宗旨,切實維護好煙農的利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修公路、橋梁,改造工藝落后的烤房,建立煙葉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大力推廣實施各項烤煙生產技術,提升煙葉生產的整體水平,并定期對烤煙生產工作進行總結。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