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jù)東方煙草報報道 4月15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yún)^(qū)東山鎮(zhèn)阿扎村煙農(nóng)趙家壽正蹲在幸福渠邊取水,看著緩解旱情的“救命水”流過自家田頭,她高興得合不攏嘴。
??? 幸福渠通水了!
??? 4月15日,記者來到云南省曲靖市麒麟?yún)^(qū)東山鎮(zhèn),但見一條長長的水渠如白色的飄帶,匍匐在廣袤的紅土地上,延伸到遠(yuǎn)方。清凌凌的水在溝渠間歡暢流淌,奏出輕快的曲調(diào),讓一顆顆為旱情而焦慮的心舒展開來。
??? 幸福渠邊,一個個身影緊張地忙碌著,一臺臺機械往來穿梭,一株株承載希望的煙苗正被栽下。
??? 沿渠行走,不遠(yuǎn)處,阿扎村煙農(nóng)趙家壽擔(dān)著兩個水桶,蹲在溝渠邊取水,身旁就是她家的煙田。
??? 說起干旱,趙家壽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水澆在田里,就像澆在滾熱的鐵鍋上,‘哧’一聲就沒了。”她回憶著當(dāng)年的情形,還特意抄起一舀子水倒在地上,給記者做演示。
??? 那是怎樣的干旱啊!這樣的描述讓記者有些吃驚。
??? “都是因為拉水太難了,不舍得多澆才這樣。”趙家壽說,往年她和丈夫要趕著牛車到五六里外的壩塘拉水,一輛牛車、兩個水桶,裝不了多少水不說,來回一趟還要花上兩個小時。
??? 來之不易的水,讓趙家壽用起來格外珍惜。一株煙苗澆上多半舀子水,往往前腳剛走,后腳就干了,回過頭來再補小半舀子。3畝地,3000多株煙苗,夫妻倆要忙活半個多月才能栽完。
??? “現(xiàn)在方便多嘍!水通到了地頭上,挑個水桶就能澆地。這點兒地,幾天就干完了。”她說,幸福渠帶來的不只是水,在這樣的大旱之年,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 跟記者聊天時,趙家壽一直笑著。對她而言,曾經(jīng)的勞苦、艱辛,現(xiàn)在都已成過去。
??? 如果把幸福渠比作一條貫穿曲靖三個區(qū)縣的“主動脈”,那與之相配套的水池管網(wǎng)就像一條條毛細(xì)血管,為廣袤的土地輸送營養(yǎng)。
??? 此刻,與趙家壽同處一個鎮(zhèn)的牙易里村煙農(nóng)劉書文,也在享受著這些“毛細(xì)血管”送來的“養(yǎng)分”。
??? 記者站在劉書文家的煙田里,向下俯視,牙易里村盡收眼底。
??? “這兒是一個山包,地勢高,水上不來,以前移栽,都要從村里拉水。”劉書文介紹著煙田的情況。沾幸福渠的光,配套的水池修到了田頭,灌樁安在了田里,擰開閥門,煙苗就喝上了“自來水”。
??? 劉書文愛“算計”,他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成本賬——一畝地至少需要5車水,一天能拉三趟,一趟光油錢就得10多元,他家6畝煙,僅這一項就能省五六百元。
??? 劉書文越說越高興,拿出一個水煙筒,盤腿坐在地上,邊抽邊咂摸嘴。
??? “怎么不見你栽煙啊?”記者看他悠閑的樣子,不像是移栽時節(jié)該有的狀態(tài)。
??? “等那家栽完,就到我家的了。”順著他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臨近的一塊坡地上,一臺類似拖拉機的機械裝著兩盤煙苗緩緩前行。機械過處,留下的是一株株綠油油的煙苗。
??? 說起這機械,劉書文來了精神:“這家伙叫烤煙移栽機,栽煙特別快,一個鐘頭能栽兩畝地呢!”
??? 記者發(fā)現(xiàn),在那臺移栽機后面,有個人一直背著手跟著。劉書文說,那是同村的劉老柱。他不放心,怕這機械栽不好,所以一直跟著看。
??? “這幾天我一直在觀察,沒什么問題!”劉書文笑著說,現(xiàn)在種煙的確輕松多了,栽煙有移栽機,覆膜有覆膜機,又省事又快。
??? “不僅輕松,還沒有后顧之憂。”不知什么時候,劉老柱湊了過來,“今年,煙草公司給上了保險,也不用擔(dān)心天災(zāi)了。”
??? “幸福的日子在后頭哩!”兩個人爽朗地笑起來。這笑聲與機器的轟鳴聲混在一起,回蕩在湛藍(lán)湛藍(lán)的天空下。
??? 順著腳下的渠道遠(yuǎn)望,連綿起伏的田地里,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這片紅色的土地,正被一層淡淡的綠色浸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