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前段時間下鄉進行檢查的時候,遇到一件挺不開心的事情。檢查過程中遇到幾個煙農,便與他們聊天,問他們煙葉生產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對煙草發展有什么建議。有幾個煙農感覺碰到煙草公司的領導來了,便很積極地給講當前種煙存在的困難、建議,如加強土壤酸化治理,加大晾房補貼力度,增建一些比較實用的簡易晾房等等。但旁邊的一個老煙農卻沉默不語,另幾個煙農則讓他過來講講他的想法,老煙農卻說,講了干啥,講了也沒多大用處,前段時間上邊人搞“三萬”活動時,也問了這些問題,不是一樣解決不了。聽了這句話,筆者心頭頓感一陣涼意,煙農已經有點不信任我們了。
仔細想想也是,怪不得煙農。每年行業搞調查搞的確實很多,每年定期的生產情況調查,百戶煙農種煙情況調查,新型煙農發展潛力調查,“三萬”活動調查等等,每年對煙農的調查都不會低于五次,有些有代表性的煙農還成了職業被調查煙農,每年對他們的調查次數更多。當然,每次調查必定會問煙農家種煙存在什么困難,對煙草有什么建議和想法此類的問題,可久而久之,煙農們就發現,上邊人雖然經常下來搞調查,可調查完也就完了,困難還存在,建議也未被采納。于是乎,煙農不僅對調查活動缺乏了信任,更對煙草人缺乏了信任。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官小無權力。很多下去搞調查的人都是近年來剛分的大學生,他們雖然在調查中發現了煙農存在的困難、了解了煙農的建議,但無奈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職工,一些剛踏入煙草的年輕人,沒能力、沒實力去幫煙農解決這些困難。
二、調查僅僅為了完成任務。每年開展的調查活動基本都是被動進行,上級公司要求調查,下級公司就按要求開展,派幾個人找幾戶煙農調查,寫一份調查報告交給上級領導,調查工作就到此結束。至于煙農存在哪些困難和想法,卻無人去研究解決。
三、領導往往不知道調查結果。像“三萬”活動的開展,公司的員工都下去開展了調查,一個縣幾乎就能調查3000多戶煙農,每個人也都調查了,并填了調查表。可調查結果卻無人匯總,無人挑選出比較共性的困難和好的建議,供領導參考審閱,供領導研究解決。還有像平常職工下鄉,跟煙農聊天時獲得的一些信息,也往往是煙農們訴訴苦,職工們同情同情,卻無人向領導反映,無人想法設法的去解決。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才導致了煙農對煙草人的不信任,如煙農不再信任推廣的先進適用生產技術,不再信任收購煙葉時會公正無私,不再拿煙草人當成他們的朋友,有什么困難不再向傾訴,有什么好建議不再反映。如果這種不信任一直持續下去,將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煙農不再種煙,煙草行業何以生存?煙草事業何以為繼?
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改善這種現狀,讓煙農重拾對煙草行業的信任。
第一、少許諾,多解釋。在調查的時候應該牢記一點,少許諾,因為許多事情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煙農的困難也有一定的客觀性,許了諾卻解決不了,到時候會讓煙農更加不信任。調查的時候還要多向煙農解釋清楚,讓煙農理解調查并一定就能幫煙農解決問題,但會盡全力向上級反映這些問題并積極的想辦法幫他們解決。針對煙農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建議,也要從政策、從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向煙農解釋清楚,取得他們的理解。
第二、做好煙農、領導之間的橋梁。許多領導由于事情繁多,不可能參與到每一次調查活動,與煙農接觸的少,自然了解的真相就少。而在一線參加調查活動的同志就要做好煙農、領導間的橋梁,做好領導的參謀,煙農的貼心人。將調查來的結果認真梳理、分析,將一些煙農反映比較強烈,又有可解決性的問題、建議反映給領導,并建議相關領導討論解決。
第三、端正態度,認真做好每一次調查。調查的目的就是了解煙農的實際困難,盡全力幫助煙農,而不是為了應付上級的任務。從領導到職工,都要重視每一次調查活動,并認真開展,針對煙農存在的困難要積極想法設法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就層層向上反映,創造條件去解決。
?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